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与对策
2020-12-07阿孜古丽图尔荪
阿孜古丽·图尔荪
(新疆喀什市岳普湖县团结路幼儿园,新疆 喀什 844000)
当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不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而且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对此,家长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并实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调查发现,幼儿长时间埋头书写,容易导致脊柱弯曲和近视等后果。另外,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导致其精神高度紧张,大脑容易疲劳,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
(二)扭曲孩子心理发展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幼稚阶段,若过早地进行理性教育,会使幼儿失去本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其活泼、开朗、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违背了幼儿的天性
幼儿时期本来就应自由自在地玩耍,而在其刚产生学习意识的时候就对他施加学习压力,实质上是泯灭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会使其失去探索、体验的机会。
(四)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过早地进行知识灌输,单一知识的积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空间会大大缩减,对其良好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
(一)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希望孩子成才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很多人都信奉的一句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家长希望在自己身上未能如愿的梦能够寄希望于子女身上,所以在孩子没有呱呱坠地之前就已经为其规划好了人生的方向。主要从迎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前社会哪一行业最能有好的发展去考虑,孩子心中的父母此时是崇高的,因此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学习。
(二)学校应试教育,只为完成教学指标
现在很多的幼儿园和小学都是连在一起的,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省去了许多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时间,往往给孩子们灌输高于他们接受能力的知识,因为孩子年满7周岁以后都得上小学,为了以后在学校里能够少花费些精力,将小学六年所要学习的内容往前挪了几年,等到了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又灌输初中才要学习的内容。这是一种超前教育,让孩子早些学知识没错,但是要用对方法,要知道孩子这样学习下去只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根本就没有主观能动性。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家长的错误认知
解除学校教育小学化倾向,家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应试教育模式,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时,不自觉出现小学化倾向,每个家长都期待自己孩子学的更多更好,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并且给改革学前教育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需要转变家长的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促使家长认识到推行科学幼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
(二)推行幼儿教育体制改革
推行科学的幼儿教育体制,就是构建全面的幼儿教育培养体系,制定明确的幼儿教育指导思想,逐渐淡化高等教育教学压力前移,不断丰富幼儿的教学途径。其次,需要从根本上破除应试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作用,将幼儿教育的侧重点防止幼儿基础性常识教学中,全面规范幼儿教育体系的办学标准,教幼儿教育招生纳入国家招生范围,杜绝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的片面重视幼儿成绩的错位招生口号,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事件。将素质教育观逐步贯彻至幼儿教育中,实现幼儿教育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途径。
(三)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
幼儿园对孩子们来说是人生中进入的第一个校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启蒙”,对于孩子们的早期的思想行为方面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认真落实国家颁布的教育纲领中的各种要求,端正办园的态度,开展正确的幼儿教育活动。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必须更新幼儿园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观念,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及良好兴趣培养的氛围,全面提升幼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从幼儿教育规律出发,细致地去寻找幼儿的行动方式及爱好,有效地掌握幼儿在教育不同阶段的行动特点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适宜方法。
(四)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幼儿教师队伍不健全,实现素质教育观在学前教育的推行,就需要不断提升幼儿教师队伍质量,增加财政投入保证偏远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观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能够胜任幼儿教育工作者一职。
四、总结
总之,学前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它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关心、支持,还需要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培养一支精湛的教师队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