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力与企业老化现象
2020-12-07王凌
王凌
(渭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一、企业文化力的概念
清华大学张德教授在《企业文化建设》一书中提到了“文化力”的概念。“文化力就是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作用,它包括导向、规范、激励、凝聚、约束、辐射等方面”。由八个方面组成:(1)企业目标的牵引力;(2)企业哲学的指导力;(3)企业宗旨的号召力;(4)企业精神的凝聚力;(5)企业道德、企业风气和企业制度的规范力;(6)企业风俗、企业典礼、仪式和企业活动的感染力;(7)企业标识和企业旗帜、企业容貌、产品外形与包装的形象力;(8)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辐射力。
二、企业老化现象
美国学者伊查斯·爱迪斯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认为,企业的成长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存在生命周期现象;在企业中“存在着被称为组织动力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力。爱迪斯用执行功能(P)、行政功能(A)、创新功能(E)、整合功能(I)的相互依赖关系来描述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特征,作为分析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的工具,作为预测企业行为变化的工具,解释企业老化的原因。
三、以企业文化力解释企业老化现象
企业老化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企业失去了内部变革的动力。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逐渐出现了灵活性的减少和控制力的减弱。而灵活性与控制力又是创新精神的重要变量。有四种主要因素会通过影响创新精神,从而改变企业的意识:一是企业的管理层把期望值视作满意值;二是企业所能够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了最大饱和,随着而来的只能是走下坡路;三是领导风格没有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改变;四是企业结构的机能没有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改善。总而言之,企业会老化,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了变革的干劲和动力。可以说,企业文化力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和生长活力。企业老化现象是一种企业文化力衰弱现象,既反映了企业文化创新的牵引力减弱,反映了企业市场适应及应变能力的减弱,又反映了企业文化中负能量的增强。
四、企业文化力对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
(一)病态的企业文化现象
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总结了他们在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他们认为,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一种对企业经营业绩不利的企业文化的产生;所有长期经营业绩优异的企业及其文化都具有一种注重企业构成所有要素的价值体系。但是,一些在市场份额中有优势地位的企业,招聘不甚了解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策略、企业文化和企业激励机制的高级经理人员,不重视顾客、股东和员工等企业构成要素的价值,使得企业开创阶段的集体主义意识逐渐淡薄,原有经营行为的消失,产生了病态的企业文化。这种病态的企业文化具有因循守旧、骄傲自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特征。病态企业文化的这种特征对企业的变革具有阻滞力甚至是削弱力、破坏力。
(二)企业老化中的影响因素
我国一些企业在创业阶段,因为一些特殊环境条件,如政府的政策扶持与保护,或者持有某种产品专利,或者具有较大市场份额,使企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市场份额发生变化时,这些企业却没有变革自身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灵活适应市场环境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是:一是经营思想落后,守成思想严重,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经营理念落后,多关注自身盈利,少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三是一些家族企业,经营方式落后,过分集权,裙带关系严重,根本忽略了雇员的利益,没有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用恰当地策略来凝聚雇员,降低了企业文化凝聚力。四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备,甚至有互相冲突的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适应及应变能力没有增强,就会导致企业难以持续健康成长,甚或发生夭折。
(三)企业文化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要素,可能有两种形成过程:一种是自发的形成过程,一种是自觉的形成过程。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因缺少企业领导人对其有计划的引导和培育,往往处于混乱状态。自觉形成的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人自觉培育的。在我国企业中,在企业的求生存期,企业文化往往呈现出一种自发生成形态。一方面,表现为零星的、片段的文化现象,只是部分员工的价值观念、个体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人习惯;另一方面,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没有被员工所认同,企业家没有引导员工把那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整合为共享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会导致企业的成长受到影响,企业文化所起作用很可能有正向作用力,也有负向作用力。这样一来,就会播下了病态企业文化的种子,以致影响企业产生未老先衰现象。这说明企业如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导致企业文化力薄弱,难以形成良好的市场适应及应变能力,影响企业的健康成长。
实践表明,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当中,企业老化固然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和自然规模,但正因为如此,企业才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力的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将员工中积极的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进行引导性整合,使之成为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使之成为具有良好市场适应能力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力的建设,预防和解决企业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