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2020-12-07姑丽尼格尔吐生
姑丽尼格尔·吐生
(新疆喀什市岳普湖县团结路幼儿园,新疆 喀什 844000)
一、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概况
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就是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提前进行小学课程教育,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导致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孩子们以后的发展学习。这些教育致使幼儿失去了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过早进入繁重的学习状态。
1.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制度趋向小学,在幼儿阶段就为孩子们设置了写字、算数、背诵等课程,严重忽视了幼儿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失去了主动性。此外,幼儿园的教学制度趋向小学化,幼儿在严肃死板的氛围里学习,孩子们的作息时间与日常行为按照小学的规范进行,完全失去了自身的游戏时间和自主分配的机会。
2.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死板单一,多采取口头教学方式,“教师说,学生听”,致使本来就困难的课程变得更加枯燥无趣,孩子们过早接触不符合自身接受能力的课程,在死板无趣的环境里失去了主动性,缺少游戏娱乐时间,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该快乐无忧的年纪增添了过多的压力,影响了孩子们日后的学习生活。
二、幼儿园“小学化”趋向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园本引领,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1.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游戏是教师以游戏的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幼儿能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此教学目标一定要高于幼儿已有水平,以此目标来关注,引导,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游戏中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条件。
2.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创造并设计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教育,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根据课题我们在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体现游戏化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而环境创设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它能激发幼儿进行活动的兴趣与愿望。因此,环境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创设一定要与该年龄阶段的目标相吻合,以便更好地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烘托、渲染作用。二是重视幼儿的参与性:为让孩子在全身心投入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责任感和爱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布置环境。三是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只有让孩子与多种材料发生交互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幼儿园日常生活游戏化。充分利用本土游戏、民间游戏,体能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游戏、亲子游戏以及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有趣的活动与课程融合,游戏化。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富有兴趣性,深受广大幼儿喜爱,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增进友谊,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能促进幼儿团结、友爱、和谐、调合等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促进儿童的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在开展各类游戏后我园幼儿各种能力迅速提高。
(二)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幼教队伍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减轻幼儿学习负担,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幼教队伍是关键。如何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幼教队伍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严格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对新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文化素养要严格考核,并制定相关准入制度和条件。
2.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管理制度。幼儿园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为幼儿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进修学习,拟定计划组织在职教师和临聘教师分批分层次进行专业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以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3.加强园本教研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园本教研活动,根据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分层分类开展贴近教师教学实际,真正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又能促进教师长远发展的教研活动。
(三)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家长的错误。因为不少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导致自身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只对孩子成绩关注,却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可以召开家长会、专题讲座、图片专栏、日常的亲子活动等对家长进行正确的教育观念引领,让家长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意识到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是不可逆的,并淡化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心态,从而促进家长与幼儿园教师能够共同对幼儿展开合理的教育,最终使幼儿的健康成长得到保证。
(四)正确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在幼儿园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可开展主题活动“走进小学”,让幼儿亲自走进小学校园,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生活,参加小学的升旗仪式,在课堂上与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这些都为幼儿入学做好了准备。幼儿教师要及时和小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有效地接近小学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上,遇到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在每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例如能知道上、下课的铃声,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能主动自觉的完成。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不断出现“小学化”趋势,幼儿教育的教师们要认清这种趋势的弊端,防止与纠正“小学化”的趋势,运用专业的教学方式,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营造轻松快乐的幼儿学习氛围,为孩子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