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技术探析
2020-12-07李达卢福康
李达 卢福康
(国网浙江永康市供电有限公司,浙江 永康 321300)
本文将对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重要组成加以介绍,探讨调控一体化的技术支撑系统,同时分析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思路,对其结构功能与设计原则进行阐述,进而提出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主要技术,以期为各大电力企业提供可靠参考。
一、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组成
智能电网是将高压电网作为骨干电网,有效协调每个电压的等级,有效发挥电网的作用。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可以提供全面的电网运行数据,保证整个电网调度系统正常运行。第二部分是指挥协调层。指挥协调层包括两部分:首先指挥系统;其次通信系统。这两大系统不仅承担着指挥电网和通信的重要功能,还负责连接数据资源层与网络分析层。第三部分是网络分析层。网络分析层主要负责对数据的分析,并对电网运行调度进行实时监控。
二、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计
(一)结构功能
一是采集数据:比如母线功率、电压与电流,馈线功率、电压与电流,环境温度以及油温等数据的及时采集等。二是微机保护:系统借助多种隔离、告警、开关等设备对重要数据、电气设备以及电力线路等加以保护,并且借助安保装置的合理设置,使多项固定参数功能的修改、储存以及故障数据的记录得以实现。三是闭锁的操作与控制:借助远程模式对变电站分接头、开关与断路器等重要电气设备展开远程控制。四是故障录波测距以及事件记录:首先故障录波即经由相应装置对故障前后的电气量改变状况进行记录,并且计算测距,随后将结果传输到监控系统进行及时分析。其次事件记录囊括了开关跳闸记录、各种保护动作的顺序记录以及开关的合闸记录等。五是及时控制无功与电压:在实践过程中,一般经由对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以及电抗器组等进行调节来落实。六是自诊断数据信息的处理系统:系统当中的各个插件需要具备自诊断的功能,同时能够向操控中心定期传输诊断信息数据。
(二)设计原则
一是使变电站工作的稳定性得以持续提高,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难度有所降低,保证维护人员日常工作量合理减少。二是使二次设备连接以及电缆使用量减少。三是使变电站的配置更为精简,对设备的资源进行共享,从而使设备的重复配置得以被合理降低,实现成本节约,并且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四是遵循行业和国家的有关标准对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各大电力企业在借助基于一体化技术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技术时,应该持续改造升级系统。在日常的电网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一般会生成海量信息数据,此时落实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重点便在于怎样合理处理上述数据信息。所以,各个电力企业需要分层处理电网运行管理工作的数据信息,更要优化配置有关机构部门。当前,依然有许多电力企业需要提升对电网自动化的重视,以便确保能够早日全面实现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
三、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主要技术
(一)智能报警
结合SCADA系统所采集信息数据,对能够出现故障的元件加以推断,在完成对故障的精准定位之后,将数据传送到相应报警系统当中,另外将故障元件实际位置,将故障排除凭证提供给电网运行的管理人员。其中的智能信号所具备分析功能会借助动态开关变为数据信息,按照开关、元件等有关信息展开推理,对故障元件进行迅速地定位,随后按照其失电的状况对故障是否发生进行验证,帮技术人员对海量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使其判断故障的准确率得以提升。
(二)动态监控
对于EMS系统而言,SCADA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软件模块能够被划分为数据处理以及收集。其中,采集模块包括电力系统与EMS系统的连接点,经由与数据网络、远程通信的专线等对电网工作的数据进行动态采集,随后上传到相应应用程序当中,根据程序所发出指令对远方进行调控。采集数据的子系统需要具备优秀的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可靠性。所以,应当对各类电网应用进行统一设计,保证采集数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动态监控主要包含在线监视、稳态监控以及动态监视。而稳态监控将对技术人员最终判断产生直接影响,其需要对隔离开关、断路器等予以有效支持,落实电网运行遥控工作。对于稳态监控而言,动态监视属于其重要的补充,且拥有计算库的提供、辨识坏数据以及定义公式等重要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屏蔽、平衡母线、量测与监视断面等重要功能。
总结:总体而言,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方式能够使电网整体运行管理效率得以全面提升,经由配网、电网调度以及变电等自动化改造的落实,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电网系统运行故障,并且对其加以及时解决,从而促使电力企业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精益化以及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