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研究的综述
2020-12-07李若彤
李若彤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然而,中国农村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治理相对滞后。农村环境卫生服务的缺失是造成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这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从而可能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赵连阁等,2018)。探寻有效的农村环境治理方式、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生态权益,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沈费伟,2019)。
一、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一)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卢思齐等,2019)。目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渐渐上升,村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以致农村生活垃圾从数量、品种上均成倍增加。但是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依旧薄弱,依然按照以往的生活方式,将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乡村道路两旁、池塘边、沟渠边或直接排放到湖泊、河流中,从而使得农村生活污染日益严重。
(二)农业生产污染
一方面,使用农药,加剧了农村水体环境的污染。在陈婉馨(2013)的统计中,化肥中氮肥的使用量占总量的50%-70%,但其利用率很低,仅占30%,剩下约有70%的氮素进入了环境。另外,农业生产使用过的农药瓶、化肥袋、大棚塑料薄膜、塑料袋等随着垃圾到处乱扔或者直接填埋在土壤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造成土壤污染。
另一方面,生物能源的不当使用也会加剧农业生产污染(梁盼等,2016)。大量农作物被村民弃置不用,或随意堆放,或就地燃烧,不仅严重影响交通、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还极大程度上造成了水环境、大气污染。特别是秸秆燃烧、生活垃圾的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
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难题
(一)公共性困境
一方面,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在农村地区,房屋以及院外的地是公共环境,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谁具有责任对它进行管理,因此造成无人管的状态。在自家环境尚未破坏之前,人们是不会对其进行保护。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属于公益性强的公共服务,其投资产生的是公共物品,不能直接在市场上得到回报。加之行业发展水平低、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企业等社会资本方缺乏自发进入市场的内生动力。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供给主体单一,设施投资和建设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不少地区已建设施仍由乡镇政府、村组直接负责运行维护,企业和村民参与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限(于奇等,2018)。
(二)城乡二元化困境
首先,在环境治理的资源分配上,城市和农村在资源的享有上是有差距的,从地域上看,有的农村分布在深山之中,且分布不均,交通不便,导致它们在享有公共服务资源上注定是少于城市。有限的资源与农村村庄的分布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困境(李春燕,2018)。
其次,在相关法律制定上,中国有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但大多都是针对城市而言的。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没有独立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刘常俭,2016)。虽然有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保护农村环境的措施和制度,但其中有些与农村具体情况并不相符(花明等,2014)。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法律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对于环境方面的法律更是知之甚少(董小玲,2019)。
三、农村环境治理路径
(一)农村环境自治治理模式
1.农村环境自治治理模式的含义。申娜(2018)认为,农村环境自治是指,农户通过设立契约或者制定相应规则,来管理与自己相关的环境事务。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将环境管理主体的角色赋予农户自身,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
2.农村环境自治治理模式的意义。一方面,在农村、在乡间,法治的作用远远不及村规民约对于民众的约束力。因此,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更需要农村自治的力量(申娜,2018);另一方面,农村自主治理组织具有信息的直接性和充分性以及自发秩序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自主治理制度是节约交易成本和富有效率的(李颖明等,2011)。农村本身是一个熟人社会,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农户之间互相了解互相熟悉,在涉及多个个体同时参与和面向小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可以通过彼此信任、尊重以及有效地沟通、交流而实现不同形式的自主治理。(申娜,2018)。
(二)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合作治理模式
目前,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发展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充,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三者的协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沙占华,2017)。政府失灵的领域,由市场和社会补充,三种机制的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才能克服政府机制一支独大带来的解决生态问题力不从心的困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由此可见,在农村环境的整治中,引入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合理模式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结以往关于农村环境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在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污染类型等方面的研究已很全面,但关于农村环境与农村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欠缺,并且目前针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解决方案,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