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

2020-12-07刘霞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刘霞

(内蒙古根河市金河林业局人力资源部,内蒙古 根河 022350)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应对各种挑战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创新学习教育方法,以钉钉子精神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化,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最根本的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履行好本职、攻坚克难和应对复杂局面的磨炼中锻炼成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立完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考评机制,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时俱进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深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纳入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严格落实组织调训制度。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进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科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来倡导、来坚持,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看作是历史责任和为官治政的能力素养,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创新学习三大观念,实现变功利思想为责任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追求、变沉重负担为快乐享受的三大转变。使学习成为党员干部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的行动,以此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展。各级党委要把党内教育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经常性、制度化、针对性安排,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加大党务干部和政工干部培训力度。

二、抓好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党性教育有助于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渙散,没有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状况,是党员干部自身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一)开拓“网络群工”是新手段

开拓网络群众工作,是构建立体化群众工作的新手段。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需要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立体化群众工作。依据中国网络社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网络舆情、网络民主、信息网络服务与网上网下群众利益权益诉求的新需要,都要求必须开拓创新网络群众工作,以顺应时代潮流,形成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立体化群众工作,更好地完成群众工作新使命。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旗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立国之本。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党和群众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发展党的群众工作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亿万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和民主自由的法治气质,朝气蓬勃地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要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群众把爱国热情化作实现中国梦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最大光荣。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要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宣传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民族梦、人民梦、个人梦,引导亿万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胜利,迈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要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教育。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包括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谱系的继承,更是对这一谱系的创新和发展。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一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是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