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东北亚国家中的中华文化
2020-12-07王帅
王帅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我国近几年来华留学事业愈亦火热,其中来自东北亚国家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因此,为服务提升该类人群,分析东北亚国家中的中华文化因素十分必要。
在谈东北亚国家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前,我认为有必要明确一下东北亚的概念。东北亚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亚洲东北部地区,是亚洲-东亚所属的次区域。一般认为它包括了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等六个国家。在东北亚国家中,中、日、韩、朝、蒙五国的文化历史同出一源,诸国都承袭了中华儒学文化思想的精髓,并与本国原生文化和地域环境相结合,衍生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个性。因此,各国在文化上既具有宏观主流整合性中的“同”,即同根同源、同基础;又具有微观支脉分殊性中的“异”,即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个性。下面我将结合实例具体谈一下东北亚国家的共同点和差异。
诚如之前所说,东北亚国家中,中、日、韩、朝、蒙五国的文化历史同出一源,诸国都承袭了中华儒学文化思想的精髓我认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同之处集中表现在受儒家文化和汉字文化的影响,并且东北亚国家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一、深受儒家文化之影响
作为儒家文化的起源地,儒家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甚至占有统治地位。即使在今天,它仍是国学的代名词,是国学的核心和主体。中华民族中许多固有的观念如“忠君爱国”、“团体精神”等就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至于儒学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不仅对朝鲜社会的观念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渗透到文学、习俗乃至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韩国学者在《韩国民俗大观》一书中指出:“儒教不仅改变了人的思想和性格,而且使社会构造、习惯、制度也发生了大的变动。即使在当今现代化、西洋化的风潮中,韩国在东亚三国中仍然是一个家长制、血缘主义最强的社会。韩国所具备的纯韩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皆以此为准绳。儒教至今仍深深扎根于我们社会的基底。”儒家思想对朝鲜的影响由此可见。
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也是从古至今都有迹可循的。如圣德太子改革中的“和为贵”“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的思想反映了儒家的“中庸”和“忠君”观念。他还以儒家德目作为十二级冠位制各级的名号。
正是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东北亚各国的文化产生了许多共同的价值取向,如强调家庭、家族;孝敬父母;尊重国家社稷,尊重权威;注重教育;服从集体;勤劳节俭;推崇和谐和平等等。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日本和朝鲜半岛为边缘的“文化圈”。儒学不仅影响着民众的心理和行为,也成为东北亚各国政治文化的基石。
二、深受汉字文化之影响
汉字对于中国的影响意义巨大,不仅保留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而且加速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另外,汉字的传入和使用,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无文字的历史,而且对日本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基础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是因为汉字的传入不仅推动这一区域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时代,也因此使以这一区域为重心的东亚地区获得了“汉字文化圈”的称号。
汉字文化圈具体指汉字的诞生地中国以及周边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地域主要是农耕民族,存在有册封体制,历史上完全使用或与本国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汉字,古代官方及知识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韩国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言。另外,有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虽然位于汉字文化圈内,但不使用汉字。现在,韩国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
汉字文化圈内的各国历史上都使用过汉字,或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国民中信仰相似,历史上或现在以汉字作为传播语言和文化的载体。
汉字的统一和使用是东北亚文化区别于亚洲其他区域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东北亚文化最鲜明的旗帜之一。
三、东北亚国家的差异
中、日、韩、朝、蒙从地缘上讲都属于东方文化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儒学文化和汉字文化的影响一直留存至今,构成了区域文化的主流。各国在风俗、语言、习惯上互相影响,有亲近感,在价值观念上比较相近,这反映了东北亚各国的相同点。而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在东西方历史洪流的对撞中有机地将东西方文明结合于一身,形成了“不是纯粹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亚洲民族”的具有明显“双重性”的特殊文化,将东北亚区域内的文化差异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正如我以上所说,在东北亚国家中,中、日、韩、朝、蒙五国主体文化历史同出一源,都承袭了中华儒学文化、汉字文化的精髓,有其共同之处。各国将儒家文化与地域环境结合,衍生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个性,又有差异之处。中国作为地区大国以及东北亚文化的发源地,必须承担光大东北亚文化的主要责任,重新厘定和阐释东北亚文化传统,使之切实地服务于中国及东北亚其他国家文化空间的开拓,以求培育和建立起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平等、合作、互利、互助的文化关系,进一步地逐步消除彼此之间长期积累起来的隔阂乃至积怨,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一个全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竞争共处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