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0-12-07高珺
高 珺
(襄阳市第三中学,湖北 襄阳 441000)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通常只看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轻视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个人情操的重要性,导致课堂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较低。即使存在少数教师在教学时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但由于受到教学方式与学生能力的约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而这也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依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在教学课堂中基于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措施,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足。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长久以来的影响,使得教师们与家长们都过度的看重于高中生们的知识学习,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高中生,教师更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考上好的高中,但是却忽视了对高中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工作,使得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效率较低。而学生们也长期处于父母、教师关注的目光下,导致学生也只关注知识的学习,严重打击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学生与家长都把语文变为了升学的工具,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同时又因为高中教师们根本不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不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与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用于教学,导致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也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高中科目较多,使得高中生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业的负担较重,学生们长期处于高压的学习环境下,严重的打击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度与求知欲望,学生也根本不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造成高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效率较差。
(三)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传统。即使有部分高中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了在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但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导致高中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未获得一定的提升,从而影响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效率。即使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仍旧不改变传统的文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仅仅对学生进行说教形式的传统文化教学,而说教的内容更是班级高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使得班级高中学生失去了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挖掘课本素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育部经过精挑细选,其文字不但词藻优美,同时还拥有深远的意境与人文内涵。部分文章中不但重点展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包括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园林、宫殿、长城等建筑艺术等等内容。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前需要提前深入剖析教材并仔细规划教学内容,认真选择文章中与传统文化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例如高中班级教师在讲解高中语文人教版《滕王阁序》内容时,此文章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典故,例如“屈贾谊于长沙,非缺圣主;从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一句话就包含了贾谊、梁鸿两人的典故,而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解典故的文化背景与内容,如此不但可以加强高中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的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同时其在教育领域同样有着一定的优势。教师们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时同样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高中班级教师需要主动且积极的探索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来大大提高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效率,从而培养高中生们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涵养,为班级高中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组织学生们进行汉字的学习,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与纽带,汉字文化的丰富、生动且意境深远,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充分体会汉字的魅力,教师可以收集并整理汉字教学的的动画与汉字的演变过程,充分的调动高中生的多种感官,让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极为丰富,同时又重点加强了主观思想的存在。所以高中语文日常教学课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应该简单受限于课堂教学的方式,还应主动落实多种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创新并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综合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平常上课前给予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积累的感兴趣的传统经典诗词或文章,以此来加强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与教材有关的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进行阅读与学习,从而陶冶班级高中生的情操与道德修养,让其可以感受作品中隐藏的传统文化。此外高中语文教师们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参观博物馆、地方古建筑物等活动从而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写对联、剪窗花、名著话剧表演等等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提高班级高中生的个人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高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也承担着重要的传承作用,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依据新课标改革的具体与班级学生特点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来加强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高中班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其更好的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