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价值分析
2020-12-07方中建
方中建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黄站镇中心初级中学,湖北 孝感 432824)
引言
开展小学科学课外探究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情景中来探究科学的情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主动的探究这些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灵感和启发,让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开拓更为广阔的科学空间。
一、开展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价值分析
(一)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意义
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而小学的科学教师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去体验到科学探究,观察自然界中很多有趣的事情和现象,能够激发学生去接触和思考这些实际问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这些现象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己制作放大镜来观察一些昆虫的身体特征等,一些小的科学实验也能够让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吸引他们的目光,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感知生活。
(二)打破课堂束缚,使得课堂更具开放性
小学开展的科学活动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获得科学的启蒙。在近些年来,很多国家都加大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生活探索的兴趣和需求,主要是强调小学的科学教师使用科学的课程来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开展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并且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经历来学习科学的这种方式是教师让学生探究科学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的科学教师开展的课外探究活动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环节,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进行探究的机会,从而能够有效的打破课堂的教学时间限制和空间的束缚,使之更具有开放性,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跳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的进行探究,更全面的进行研究。促使学生在掌握应该有的科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同时也能够养成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综合。与此同时,小学的科学教师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能够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让他们能够优势互补,更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家长辅导者和学生研究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有效的渠道。
(三)起到补充的价值作用
课堂是受到时空、时间等限制,这便使得小学的科学教师开展的课堂探究活动是具有一定限制的,有的探究活动会因为探究的时间过长或者是受到时空的限制,不能在课堂内进行探究,有很大一部分科学实验还是需要在课外进行探究,比如小学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夜间的时候连续几天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从而可以找到相关的规律。
二、开展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方式
(一)家校联合,拓宽探究范围
小学生是科学课程探究的主体,处于这个年纪的学生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新鲜事物很容易被吸引,还很容易产生一些冲动的情绪,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还要对此进行引导和关注。尤其是课外的一些拓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有一定的危险存在,教师不能随时跟在学生的身边,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当家庭和学校共同进行教育,基于学生的探究意愿,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大自然中进行探究,去学习科学并且运用科学。比如,家长在闲暇时间可以带着学生去科技馆、博物馆等去参观,陪同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亲身探究科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使用自己所学习的种植、环保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课外学生能够认识到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这样有效的弥补课堂和教材书中的不足,这样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比如,在学习《植物生长靠什么》这部分内容,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想要探究这个活动,在课堂上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因此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些内容,巩固知识,深化理解,那么就可以给学生制定相关的实验计划,之后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计划在回家之后完成种子萌芽的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验的方式,比如个人完成实验、小组活动完成这个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按照相关的实验步骤进行种植,在种子萌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水分、空气和合适的温度等才是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的条件。如果学校有多余的场地或者是有专门的实验基地,那么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垦土地,种植一些蔬菜,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当种子种植成功之后,学生能够在某一个时间段丰收这个果实和蔬菜,这样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质。
(二)教师要用教材教的方式教学
教师运用用教材教的方式,也就是把只教授知识转变成为在更大的程度上将知识的传授贯穿到学生的培养能力和态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转变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教学的目标,并且还要有针对性的完成教学的课外探究活动,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地球》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提前收集好相关的课外资料,并且整理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自己课外学习的能力应用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