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中渗透数学思维的价值分析

2020-12-07柏洪玉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柏洪玉

(兴安县界首镇中心小学,广西 桂林 541306)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易和基础,但要求学生着重理解、灵活运用,也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对事物的本质有一个质的提升。因此,学生要将数学思维作为解答疑难问题的钥匙,以高效快捷的解决数学难题。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培养应该是富有探究性的,教师只有将不同数学方法、理念教学融入课程中,才能培养出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让学生真正学会应用数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中渗透数学思维的价值

数学思维即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维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维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维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它的整体性、独特性出发,注重条理性和层次性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为出发点,以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落脚点,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并为其今后成长提供有效助力。其次,思维能力培养能够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挖掘题目考察的重点和本质。例如对于同一类型的数学题,只是换了题干,许多学生就难以识别和解答,但是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迅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立马就明白题目的考察点,进而快速的解答问题。所以,在当下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更加注重数学思维的灌输,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小学数学课中渗透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方法,能够让学生热情的对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学会对问题进行推理和辨析。因而,教师要借助于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无形中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被时代版六年级上册“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遇到一片瓜田,瓜田的主人很热情,给了他们一个西瓜,悟空为了公平起见,提议将西瓜分成四份,一人一份,也就是1/4,八戒却觉得自己度量大,应该要吃1/6,憨厚老实的沙僧于是给了八戒1/6,八戒吃着吃着发现不对,反而觉得少了。同学们帮八戒分析分析,八戒是吃多了还是少了呢?少了的话少了多少?”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大增,纷纷开始讨论起来,并开始推理“到底谁吃的多”,有的同学开始计算,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在草稿纸上“画”西瓜,有效投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形成。

(二)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

问题驱动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经常性地进行问题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其数学思维。教师在提问时,首先要注重层次性和系统性,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有的知识相联系,提出问题:同学们联系之前所学的内容,什么是平移?平移的性质是什么?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在哪里?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会让学生学习成就感中,进一步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再比如,数据分析观念同样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问题应该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通过分析数据体验随机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问题设计,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数据,无形中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增强引导,渗透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是小学数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数学思维,数形结合思想能实现“数”和“形”的任意转化,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迁移。例如对于同一类型的数学题,只是换了题干,许多学生就难以识别和解答,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绘图”,掌握数量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让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迅速找到突破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在于将原本复杂的内容简洁化、直观化,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思想带来的明显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分类讨论同样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这种解题思路体现出了“化整为零”和“归类整合”的内涵[3],运用这种解题方法让学生有效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圆柱有哪些?圆锥呢?”提到这种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学生通常会积极性大增,开始积极讨论起来,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对学生说出的圆柱和圆锥类事物进行分类讨论,让学生分别归纳其概念、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在归纳和探讨过程中有效形成分类讨论思想。

三、总结

通过数学思维的灌输,有助于学生高效、快捷的掌握数学概念、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所以,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探析数学思维的内涵,加大数学思维的渗透力度,给予学生思考、分析的空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助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