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打开寻梦之门
2020-12-07刘杰
刘杰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莲花实验学校初中部,江苏 南京 210041)
【问题】
起初,我们的语文老师认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家庭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缘故,即使语文基础非常薄弱,但他们应该比本地孩子更为懂事、更能吃苦、会更加自觉地学习祖国文化......然而,他们的语言水准令所有的语文老师极其揪心:众多学生汉语拼音学得不伦不类,不少学生连一至四声都不知如何区分;多数常用汉字不认识,或懒于查字典,或根本就不会查字典;读课文,不会断句,或结结巴巴、或像冷血动物一样目无表情,添字漏词是常态;回答问题,或语言表述不完整、或词不达意、或张冠李戴、或文不对题、或两个哑巴见面——低下头一言不发;作文呢?不少人就更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了,对他们来说,基本就是“天方奇谭”,个别的甚至写不出三行字。
这些外来人口的家庭现实状况如何?经过上门挨户走访,了解到诸多家庭处于贫困线以下,如4、5户家庭合租一间大一些的房子以便减少开支的;大多数的职业为炸油条、收废品、修家电、摆地摊、做饭店服务员、当建筑工人、开小卖部的等等,绝大多数根本无暇顾及子女,“放养”形式;还有一些家长则希望——在小孩下午放学回家后帮忙带更小的弟弟妹妹,或帮父母做做家务、最好能在做小生意时帮忙搭把手等,至于成绩,不少家长则无更高的要求,识一些字、会说话、能与人交流、算账不出错就差不多了,当然,若小孩自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且成绩出类拔萃,他们也会高兴的;但若要他们在小孩学习上投入许多精力,那是极难的,因为他们不断地东奔西走、迁徙流动,脑中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尽快的挣到钱养家糊口,然后能够慢慢的在南京或好一点的城市立足……
时间如白驹过隙,初中短短三年时间,一晃便会过去,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如何首先提高他们的语文基础、阅读水平、表情达意、理解能力,尤其是作文水准,是摆在所有文科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以及校领导面前的棘手问题。
【策略】
一、分析原因找“短板”,定准“理念”与“校训”
合并成立的新校,由区教育局“空降”了原金陵中学河西校校级领导、后担任区教师发展中心电教主任的李建华同志来到了这里,他带领校领导班子和部分骨干力量、一线教师等仔细研究、认真分析,弄清了这些学生存在的两大“短板”——学科弱(即“三弱”:语文学科,阅读、作文弱,其次是数学弱、英语弱)、精神缺(即“三缺”,缺爱、缺见识、缺自信)。
为了唤醒他们的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强,结合三所学校原有文化之精华,提炼出了新校“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无痕”、“有品”、“致信”的校训(无痕即教育无痕,关爱无痕,合作无痕;有品即师生有品性、教育有品质和学校有品位;致信即致力于自信、诚信和信念的教育),要求做到“教师如莲”,凸显“学生第一”,方能做到“学生如花”,因为真心爱学生才是爱学校。
二、创设“家”的温馨,营造爱的美境
爱是教育的翅膀,爱与被爱是核心,热爱是境界,热爱是胸怀,热爱也是有技巧和技能的。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必须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
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南京市“园林校园”创建工作,打造出了“一池”、“二石”、“三景”、“四带”、“五园”的校园整体绿化格局,并通过“一缸一灯一场,一简一画一镜,两处浮雕穿过来”的艺术设计牢牢吸引着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因为这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三、听“故事”、赏“故事”、做“故事”、讲“故事”
聆听名人说故事:为了让这些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学校主动邀请了来自农村、曾经插过秧、割过稻子,干过诸多农活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祁智来校鼓励他们“用阅读改变命运”,他从对《三国演义》中刘备孙权曹操三大霸主的学识比较开始,侃侃而谈,引出读书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又从《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生动地剖析开去,让同学们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巨大乐趣......故事娓娓道来,演讲生动有趣,场内不时爆发出同学们的欢笑声与掌声。
邀请了全国“自强模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侯晶晶教授,她向学生们细细讲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珍贵回忆:少年时的误诊致残、自强不息的求学之路、亲朋师长的关怀和爱护……侯教授追求知识、挑战自我、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人生追求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他们们明白了:我们的青春应是奋飞的青春,“哪怕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要去寻找希望的光芒”!
还邀请到了著名作家黄蓓佳,她给学生们讲了《普罗提亚的等待》故事,告诉大家现在求学的阶段,就是要拼耐力,拼时间,拼谁比谁准备得更充分,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储蓄的能量越多,在生命爆发的一刹那,我们发出的光芒才越是灿烂。
……
驻足欣赏无声的故事:虽然这些学生存在着三“弱”三“缺”,但语文老师们相信,用拉横幅贴标语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肯定远远不如看故事明道理来得更直接、效果更快些。
于是乎,260多则《哈佛家训》故事挂在了校园各个过道、面对各班教室的墙柱上;课间与其它休憩时间,你会发现,追逐的人少了,驻足欣赏如“居里夫人让她的女儿玩奖牌”、“迪卡尼奥的放弃”、“人生四句话”等故事的人多了。
同时,学校“阅读梦工厂”每天中午定时向全体学生开放阅读、并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借阅书籍不少于8本,每学期开展一次 “阅读之星”评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静心欣赏、阅读的兴趣。
挖掘潜力做“故事”:挂在墙上的静态的故事是有限的,时间一长,新鲜感一过,早已熟知的故事就提不了多大的兴趣了。
为此,学校结合“八礼四仪”开始“做故事”。积极开展如“美丽青春,十四而志”的青春仪式、“年华追忆 梦想远航”的毕业典礼活动,以及“五四”诗歌朗诵会,校园篮球、足球联赛,青春靓丽的运动会,“校园吉尼斯”与“达人秀”,“班歌”比赛,“元旦”迎新联欢会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轮滑、攀岩、高尔夫之类的特色训练,参与全省乃至全国比赛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丰富了学生们各类作文写作的素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一项自己积极参与的活动,哪个不想去做?哪个没有体会?同时,谁不想为学校、为班级、为自己获得荣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有兴趣乃至获奖的活动,怎么会无内容可写呢?
人人上台说故事:每周三下午第六节课,学校提供的“做花灯”、“剪纸”、“高尔夫”、“轮滑”、“攀岩”等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主动参与的学生多了,极少数或个别的学生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展示的机会,因为哪怕是你在某一方面有一点一技之长,学校也有机会或创造条件让你一显身手,如地陀螺比赛,刷得好也有一份奖状……
说故事,既可以说说自己参与活动的艰辛过程,也可以说说大家如何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团结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还可以说说从别人的展示中得到的感受等等;根本就无须担心写作时无话可说,更不可能胡编乱造了。
每学期,学校语文、政治教研组还会并肩举行如“师生之间”、“说说我们的故事”、“未来演说家”之类的演讲比赛,更是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报名热潮。
上课呢?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这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为此,学校要求我们的文科老师需引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即通过平时阅读的《读者》、《青年文摘》、《半月谈》、《科学博览》之类的杂志、收看有益的影视节目(如《百家讲坛》、《朗读者》)、中外名著等,从中摘录自己喜爱的精彩片段、剪贴优美的文章等,抽空熟记于胸,然后进行课前2-5分钟演讲,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平时积累词句的印象,又有利于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一些性格懦弱的学生的胆量,一举多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学校教学部门还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到“阅读梦工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将自己本节课的一些阅读体会及时撰写下来,课后张贴在此屋“心语专栏”的墙面上,供大家欣赏、品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爱看、爱读、爱说、爱写的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的教育,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而学生则是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一段经历,因此要想解决好此类学生的“三弱”、“三缺”,笔者觉得,学好语文首当其冲,而故事则是打开他们追寻知识的梦想之门的钥匙,知识面宽了、广了,从中就会学到诸多做人的道理等。作为学校来说,好教育是用心“做”出来的,学校要有故事,要做故事,更要会讲故事、写故事,因为故事的前面是味道与吸引,故事的背后是智慧与行动。
现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语文学科已经成为了学校优势学科,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称赞、学生们的一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