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12-07尹钰高长山张文萱梁妤妍符玉文
尹钰 高长山 张文萱 梁妤妍 符玉文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引言
书法对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体现了汉字在古代中国的一种传承与发展。无论在历史的哪一天,它始终都可以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一,时间的长河、文人的风骨,更迭的朝代与变迁的人文地理风情,都奠定了它的与众不同。即使是在跨越了几百几千年之后,书法始终代表着一种文字美的典型而闪耀着光辉,丰富高雅逍遥自在,它蕴含着无比的艺术性与浪漫性,所以不媚不俗不同凡响。
一、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却发现过度重视文化课强调有个好成绩才能求得好出路的观念是社会共识,所倡导的教育观尚未得到完全的认可度。我们走访了几家中小学以及在路上咨询了部分学生家长了解和调查书法教育情况,基本得出规律性的总结,老师们的观点是将书法课列为陶冶身心的一种方式,作用在于这样可以让孩子‘静心’“坐的住板凳”,在低年级阶段就能掌握用笔的方式,练得一手好字是很有益处的。实际的效用虽高于美术课,或者益智手工课,但作为一种必要的课程教学,却存在着切实的需求问题。
因书法教学并不属于教师的专业范畴,本身缺乏培训,教育同学的前提必须是飞速的提高自己。有些学校在安排课时也会存在问题,一周一节的书法课唤不起低年级同学认真写字的意识。本身课业负担重,弱化了汉字使用。
家长认为如果孩子早一些,比如在小学的阶段就可以培养好这个兴趣爱好,练一手好字,等到初中学习压力大或中考降至时,为补课让路以提高成绩,也可以因为字面的第一印象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二、践行书法教育的发展目标
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推行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到底有哪些的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如何形成一系列根治或得到完善的策略。书法教育虽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还显得较为滞后和薄弱。书法教育与学校推行的课程标准中,存在着一定的失衡现象,学科的独立性还不强,学科的归属和认可度还不是十分清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汉字书写训练虽然有明确要求,但是许多只是做一做表面文章。但书法作为一种教育课程的推行而言,存在着许多困境与难攻之处。2018年年底曾有提出将中高考中加入书法作为参考成绩的声音出现,可这项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考官对于书法评判的好恶占了部分,我们并不能等同于标准答案去评判,关于讨论如何建立统一完备的标准也需要提上日程。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增加中高考中语文的分数比例,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分值,那么书法的重要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它并不是单纯的偏执的写字教学,它将人类创造的文字历史或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超过了其他学科的教育范围。从这一点上说书法教育堪称一定程度的完全教育,以知识传授艺术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2]在书法教育时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作为中国文化极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的精神,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更易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的概念和深厚的感情。潜移默化的在学习与欣赏的同时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灵魂上的交流,也就达到了陶冶个人情操的初衷。
结语
书法教育是帮助青年学生掌握书写基本技能,获取书法基本知识的手段,又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探求发展书法教育的可行之路志在必行,领悟书法的气韵,把握运笔的灵动。心摹手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在倡导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与发展,体悟到传承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