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刘勇勤
刘勇勤
桐梓县风水镇风水中学,贵州 桐梓 563215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呈现了全新的面貌,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评价管理上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从学生学习方式到教师教学模式,从重知识传授到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从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到主动积极、探究性学习等,一系列变化意味着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无疑展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当下,该模式多应用于理科类学科教学中,初中历史课堂应用比较匮乏,为此,以下重点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分析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一、翻转课堂的简介
翻转课堂主要是指教学身份的转变,是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改变了教师占据权威性地位的情况,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将一节课需要讲授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上传给学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只需要学习那些不懂的知识或者教师讲授的重难点知识就好,这样能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我国教学的变革中,翻转课堂也受到了重视。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资料搜集与整理、信息读取与知识获取等方面。学生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起始阶段,课前观察教师制作的历史教学微视频或素材进行预习,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出知识重点,整理知识难点,通过上网查询或历史资料翻阅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通过探究活动或练习,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往往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实践探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相互讨论,共同成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间又能够形成良性竞争,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共同进行历史知识探究学习,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彼此之间通过交流独到的见解和观点,逐渐学会辨析与信息综合,整理出问题分析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满足课堂对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起步时期,教师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知识,在课前了解知识,并不断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思考能力。
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新课改下,翻转课堂能够改变教师的权威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因为历史知识是固定的,教师运用翻转课堂能够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在上课前通过翻转课堂将一节课的知识告知学生,在课堂中,学生就能够不断交流互动,向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请教自己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知识已经在课下完成,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就可以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转变课堂中的身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更加智慧,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深邃,他们的头脑会更加聪颖。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师运用翻转课堂,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够学到的历史知识会更加广博,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这样学生的思想会更加完善。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注重课前教学设计与学生预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包括课上和课下两大环节,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准确定课上与课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师而言,需要一个便于操作的模式,实现课堂翻转。另外还要明确该模式中的两大主角:“学生”和“教师”,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凸显教师引导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前教学设计,首先制作历史教学微视频,或者为学生整理相关历史学习资料。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贴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基础,时长内容尽量精简,将历史知识去繁留简,提炼精髓。其次,设计与微视频相对应的辅助练习,保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巩固,题目一般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主要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最后,积极参与学生在线交流环节,为学生答疑解惑,了解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
以《探寻新航路》一课教学为例,实现录制好“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8分钟左右,期间侧重对新航路开辟事件起因和影响方面的阐述,突出资产阶级兴起对欧洲思想和经济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地理”发现和其促进作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核心内容。此外,还可以编写配套的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像“世界被发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针对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中为学生做出解答。
(二)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经过课前的一系列预习,学生们对课上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并对难点的理解还存在疑问,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历史知识线索和脉络,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就学生在自主预习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随后要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创设历史情境,设置合理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内化,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动机和潜力。最后设法采用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给予学生充分信任,观察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紧接上文课前预习来看,学生对新航路开辟这个重点的理解存在疑问,此时教师可以设计“重走新航路”的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本中提到的航海家,绘制其航海路程,叙述探险经历,并归为展示的成果。小组成员之间分别负责寻找航路信息、设计地图、绘制路线。最后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对比,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三)准备阶段的运用
在准备阶段,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总计划和具体教学。总计划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长期计划,具体教学是指教师在每一节中的课件制作。
在长期计划中,历史教学在与翻转课堂联系起来时应该注重连接。一般情况下,历史教学都是从以年代为线索进行教学,从人类出现为开始。教师在制定长期计划时应该这样做:在讲授历史知识前,将讲授的历史知识录制在课前中上传给学生,教师要有制作课件的习惯。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应该包含选材、排布和制作三步。教师在安排历史知识时,应该秉承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横向纵向进行展开、观点引导的原则,这样教师才能更加从容。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性,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历史知识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现出来,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出现赘述。一般情况下,教师制作的课件应该集中在10-20分钟之间,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在5-15分钟,重点知识应该在视频的8-10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体现出重难点知识,并在快要结束时将重点和练习作业列举出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四)课堂阶段的运用
教师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历史课堂中,有以下渠道:学生小组交流;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在师生互动中,比如,讲授官渡之战的知识时,需要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在让学生讨论前,教师可以先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的关联。”学生在探讨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对学生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肯定。初中阶段的学生思考能力比较弱,也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当学生没有讨论出有意义的观点时,教师也不应该否定学生,而是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不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设定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形成开放的学习态度。由于历史课堂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可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但是,只要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
(五)结束阶段的运用
教师在翻转课堂的结束阶段应该注意两个层面: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引出接下来需要讲授的知识。
在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时,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和思考素养都比较低,教师在总结知识时应该抓住重难点知识。比如,在文化历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讲解关于上周时期的知识时,应该重点讲授青铜文化,在课堂结束时总结青铜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引出接下来讲授的知识的阶段,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计划的整体性,注意历史知识的延续性。延续性是指在讲解汉代军事史方面的知识时,下节课需要讲授三国军事史。教师在年代的延续下引出三国军事史。连接性是指,这节课讲授汉代文化史,下节课讲授不同模块的知识。教师可以提前制作课件,将历史知识上传给学生,推动翻转课堂的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摆脱墨守成规的思想,积极实施课堂翻转,整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优化知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