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2020-12-07周惠娟
周惠娟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利用微信、QQ和新媒体等社交平台在交流生活、学习等内容的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图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引入到“大数据时代”,使高职院校管理者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拓展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创新,对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应用大数据管理现状分析
(一)在大数据提高学校学生收费管理方面,学生收费工作是高校重要的经济业务,当前高校收费管理模式单一,不能适应学生多样化缴费需求。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多因素的限制,易出错,效率低。高校可在内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大数据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统一共享的分布式数据平台,达到学校决策层与各部门一致,使学生的收费管理信息透明化,为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在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方面,通过学生在不同虚拟平台中产生的数据反映学生在高校中的行为方式、思想情感,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身心健康,这为辅助高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基础,为对学生的教育规划进行智能指导和评价提供了依据[1]。再就是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大数据技术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高校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改善。高校要明确大数据的发展对高校管理信息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保障高校健康稳定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在学习管理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设立了学习资源库、开展了网上精品课程,还设立了成绩查询及选取选修课的平台,将学生管理由线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线下线上联合管理的模式。但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学生对于学校内部的学习资源库了解甚少,学习资料库的利用率较小;网课选取平台给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合理选择课程带来了方便,但在选课时由于同时进入选课平台的人数较多,容易发生系统崩溃,导致学生选课出现问题;而网上精品课的开展,使得学生可以在课下对课堂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自主的再次学习,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且网上精品课程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都使高职院校学习管理更加简单、高效。
三、高职院校应用大数据管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数据融通与共享存在困难。当前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存在部分信息不流通,各自为政,只考虑本部门的工作需求,从而导致学校内部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存在问题[3]。数据融通与共享的困难,导致高校各管理人员工作量增加,削减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二)运用大数据管理的意识不够。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引进高水平的学者和教授,忽视了高水平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员,以至于大多管理人员身兼多职,阻碍了管理水平提升[4]。虽然高校已经认识到大数据给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变革,也了解到了大数据即将带来的众多优点,但管理人员却缺乏运用大数据的意识,也缺乏使用大数据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何时可以利用大数据、怎样精准搜集数据。因此,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强化数据意识,不以领导个人或领导班子的主观意愿为主导,学会用数据决策,看数据说话。
(三)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高职院校在运用大数据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没有特定的职能部门,也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学生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人员。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以过于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5]。由于数字网络等管理平台不规范,学生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媒介,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隐私信息等内容的泄露,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数据管理方面也缺乏数据信息的价值标准,以及进行数据使用范围等相关的规章制度[6]。
(四)对大数据过于依赖。随着大数据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学生管理人员发现了大数据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点,过分的依赖于大数据,将大数据当作了进行决策的主宰,没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盲目相信大数据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忽略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出现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大数据为参考依据,通过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自主思考,最终做出科学决策。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系统的整合和数据的共享。要根据学校学生特点,在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全力搭建集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信息的平台,实现数据平台的互联共建和共享,能够充分整合教育部门、学校院系、班级和社会机构的数据资源,对学校、教职工、学生三方进行统一管理,对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办公室等形成完整数据链,减少数据的碎片化,形成健全的大数据体系,让学生信息最优呈现。在大数据新特点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提升对学生数据信息的整合,主动加强对学生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整理。如学生在校园食堂的消费数据、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数据、在财务上缴费情况的数据、进出校门的数据信息、以及学课成绩等等情况。有条件或者技术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收集学生在社交平台的活动信息。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全面了解,建立行为模型,从而对学生校园行为的发生进行预测和控制。数据收集和整合过程中还要加强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比如位置信息,图片、声音视频等),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在实际中占的比重往往超过结构化的数据,一定意义上,非结构化的数据比结构化的数据包含着更大的使用价值。
(二)提高大数据的作用的认识。虽然当前大数据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毕竟是新生的事物,还没有在高职院校中普及开来,开展相应的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应当对大数据应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地区进行必要的考察,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积极地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开展相应的尝试工作。高校的学生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从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双向”模式转变,应进一步树立大数据意识和思维理念,提高对数据的重视程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去面对学生们的思想变化和兴趣爱好,充分挖据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最大化的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到学生管理之中,及时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及时成立数据管理和分析队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具备学生管理的经验,还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现阶段的管理队伍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并不是很强,学校要加强培训力度,以便管理者能及时搜集和分析学生的相关数据,掌握学生的行业特征,精准地预判学生的行为动向和需求,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体制和机制服务学生管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大数据必须建立特定的规章和制度,这是保障该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对学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对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数据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要不断更新,这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完整的保障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进行,在对学生信息采集使用过程中不会侵犯到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的收集应用在学校内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个部门和环节,包括计算机的配置,人才队伍的组建,数据收集活动的规划,都需要根据校内外的情况,学习其他学校优秀的经验,同时依据本校实际情况作灵活的调整,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这样才不至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中梗阻”的现象。
(四)应用大数据进行差异性管理,预防对于大数据的过分依赖。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在使用大数据时搜集到的数据在处理分析时常常以概率的形式进行展现,但概率并不能正确地展现学生管理的真实情况。如,在统计学生在本学期内进入图书馆进行学习的情况时,大数据只能展现出某个年级、某个班级对于图书馆的利用情况,而无法分析出学生不进入图书馆学习的具体原因,因此,在有大数据参考的情况下,还要注意深入调研分析,要深入调查关注那些几乎不去图书馆学习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供帮助、提出建议、督促学习,不能因为图书馆整体上的高利用率,忽略对个别学生的教学管理、忽视图书馆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管理要差异化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以全概偏,确保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五)加强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培训。人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想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搜集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各高职院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增加管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储备、提高管理人员利用大数据进行管理的意识;给管理人员创造机会条件进入学校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学习与深造,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积极倡导其他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分享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境及解决的办法,相互参考,相互借鉴,使管理人员在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有准备、有想法的进行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五、结语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推进,为高职院校的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决策、管理、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相关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学生行业的管理等工作,有助于高职院校有效地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