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维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
2020-12-07吴啸骅
吴啸骅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1985年,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以后,高职院校进入了高等教育的行列,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高等职业的教育任务必须由高等职业学院实施”,确立了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一次确定了高职院校教育在教育领域内的重要战略地位,推动着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已达到空前的规模。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各个领域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中应当认清发展形势,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把课堂教学置于整个生态环境之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良的环境,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的特点
高职院校课堂指的是高职院校师生产生互动的环境,是师生之间的特定互动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因素间的依赖显而易见,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更显著。生态思维可以运用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并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产生有益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高职院校的课堂环境划分成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由教学设施构成,比如桌椅的摆放、宣传画的张贴、多媒体设备的安放等;文化环境则是指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校风和班风都可以称之为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则指的是引起老师和学生心理情感发生变化的交流和活动过程。生态思维对高职院校的课堂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其对于课堂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
随着生态思维在高职院校课堂中的运用,引发了课堂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由传统的二元思维向三位一体生态分析思维转换。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被认为是对立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而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教学只是单向针对学生采取的行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体现或者无法体现一个独立个体所拥有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形式首先要实现思维模式的转换,要从双元思维转变为三位一体的生态思维。即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身处课堂环境中的各个构成要素与自身的关系,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要素与高职院校的关系,通过课堂环境中的各构成要素地位和身份的和谐重组构建高职院校课堂的可持续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批判的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重塑高职院校师生的科学精神,促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
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所授班级中的108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采集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依据。
三、生态思维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
(一)生态思维对于高职院校课堂物质环境的影响
高职院校物质环境由多个要素构成。课堂教学空间的外部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设施设备的摆放都是高职院校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课堂教学空间的外部形式主要指教学楼以及教室的形式。课堂教学设施设备主要是指教室内的桌椅板凳以及多媒体设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物质环境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而对于教室来说,它的最大特点是可控的环境,例如:教室墙壁上的宣传或是道德说教,以及教室走廊的人文教育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想与理念的涌入,课堂物质环境逐步迈向智慧型,跳脱出传统的形制,并且引入更多令人舒适的元素。
在受访的108位学生当中,90人更喜欢在新教学楼内学习,占比83.3%。同样采用问卷的形式获知这90人中有87%的人是喜欢新教室中桌椅按六边形摆放的形式,因为这样便于小组讨论;67%的人是喜欢新教学楼中安装的中央空调,这样冬天上课不会再觉得寒冷,夏天也不会觉得炎热。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设备的优劣、整洁、布置和舒适性都能给学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生态思维视角下,课堂物质环境的改变应当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处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之中,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生态思维对于高职院校课堂文化环境的影响
课堂文化环境,指的是课堂教学所置于的带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通常是指大家都熟悉的校风和班风。不同的班风和校风会为学习者带来不同的学习氛围。班风和校风的构建离不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彼此间的关系,对于风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受访的108位学生当中,89位学生认为学习氛围会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占比约82.41%。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对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班风和校风的形成,又对于身处之中的每一位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学校领导的作风、师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学习观,都会影响整体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生态思维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文化环境中的每个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彼此影响,彼此作用。因此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高职院校学校风气和班级风气,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文化环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对于好的文化环境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生态思维对于高职院校课堂心理环境的影响
心理环境指的是受人们内心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人们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课堂心理环境指的是影响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因素而引起的心理情感的变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强有力的、积极的角色成分。影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因素有许多。老师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态度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构成。而学生的世界观,对课程的态度甚至对老师的看法也是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在受访班级中就师生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发放问卷,108名学生中只有1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有79%的同学认为在师生平等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获得最为舒适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由此可以推断,当在高职院校课堂心理环境中,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时,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会更为舒适与轻松,从而大大提升课堂学习的体验感,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生态思维的视角下,课堂主体是平等的价值层次,课堂的主体中,其本质要求是提倡宽容和相互尊重的社会心理氛围。因此,高职院校课堂中的主要角色之间良好的心理互动,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完成。当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知到平等良好的心理环境时,他们往往会采取更为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而当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中师生双方的地位发生明显偏差时,尤其是教师在心理环境中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时,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现象会明显增加,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生态思维是一种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全面、批判性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生态思维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运用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从生态思维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遵循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学内容,把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舒适体验的关系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技能与素养并重,坚持同频传承创新,坚持情感认知与教学体验的共鸣,真正做到课堂环境的人性化,真正做到课堂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共生,真正做到身处课堂环境中的各要素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生态思维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教育以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课堂环境中师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师生在课堂环境中的教学体验。在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中,应以和谐共生为原则,合理协调师生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心理环境,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态思维的多样性拥抱个体差异,以全面的个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师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使高职院校师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获得自我价值。
生态思维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高职院校的课堂视为一个其中各元素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努力从物质、文化和心理方面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环境,才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大大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利国利民,造福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