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发展研究

2020-12-07肖爱丽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载体政治传统

于 欣 肖爱丽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不断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载体自身建设。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处理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新媒体载体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应破解的时代课题。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利弊分析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历史悠久,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古代社会,就有通过创立私塾、著书立说等方式宣扬统治阶级的思想,又有设立乡约、族约等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设立思想刊物、创办补习学校、举办各类活动等,都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这些载体的有效运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管理载体、文化载体以及活动载体等多种载体的广泛应用,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教育时空的特定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都需要将受教育者集中在特定时间与空间内,并针对其思想状况进行单独或集体教育。特定的时空环境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承载内容的可控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教育者往往占据着主导优势,掌握着教育信息的主动权。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对于教育者传递的教育内容有着较高的认同感。此外,传统教育载体承载的内容经过科学设置,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如课程载体,党和国家多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确保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其内在弊端也开始逐步显现。以课程载体为例,教学多以课本教材为主,讲授内容虽具有权威性,但对于教育对象来说,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新颖度,难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是改善教育现状的迫切需要。

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利弊分析

新媒体在传统四大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称“第五媒体”。“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1967年,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力也日趋增强。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一半以上的用户通过互联网等媒介获取社会信息,而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占比31.1%,报纸杂志类传统纸媒仅占10%左右[3]。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它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点如下:一是载体形式的新颖性。思想政治载体应时代的需求不断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新载体,有网络载体、手机媒介载体、数字电视媒介载体等。每种载体又可以进行细分,如在手机媒介载体中包括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微博等形式。日益增多的新媒体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机遇。二是教育互动的双向性。新媒体载体的出现推动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它弱化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限,为两者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在各种移动终端上,受教育者能够随时随地的发表意见和建议,教育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实时反馈。这不仅化解了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拥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出现了过度关注载体形式而忽视教育内容的现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机械化的使用“微”课堂、“云”课堂等教学形式,并未真正更新和转换教育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4]。此外,由于新媒体的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出现了少数媒体恶意散播负面思想和信息等现象。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5]。

(一)重塑传统教育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必须进行角色上的调整,重塑其主导地位。因此,充分利用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传统教育载体,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是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是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2]。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载体、方式与方法,打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辩论,提高学生思考力和辨析力;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挖掘生活素材,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参与积极性和踊跃度。

二是合理开发传统载体,增强载体的可操作性。以活动载体为例,在校园活动之外,可以扩展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倡导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服务、环境保护以及青年援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6];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2],通过重温红色经典、走进革命遗址、寻访抗战老兵等多种实践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程,进而提升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优化新媒体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新媒体载体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活力,也为走出传统教育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新时代要不断发挥新媒体载体的特有优势,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

一是引导新载体发展,把握舆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把握好新媒体的发展动向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积极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新媒体载体监管机制。相关部门要从源头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有效把控新媒体载体发展脉搏。其次,要加强新媒体受众的鉴别力。树立理性思维,理智的看待社会问题,防止不良思想对自身的侵蚀。最后,还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反馈和评价工作。针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吸取和采纳,以便更好地净化新媒体载体环境。

二是融合多种新载体,创新发展优势。新媒体载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其优化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新媒体载体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其次要优化平台建设。加强对传统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其实现转型发展。发挥好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平台的作用,为载体建设增添新鲜活力。此外,还要与自媒体等形式进行联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三)整合载体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新时代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整合好传统教育载体与新媒体载体资源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是综合利用载体,增强教育合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以人民日报为例,它与各大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加强合作,目前已由一份报纸,转变为拥有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十多种载体的全媒体矩阵[8]。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要以此为例,积极落实融合发展理念。例如,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同时,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发展网络教学、云教学,带动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的发展,推动校内、校外传统教育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二是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教育底蕴。实现教育载体发展,内容建设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递的教育内容既要符合教育要求同时又要满足受教育者需求。譬如,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和学生生活,同时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俱佳的多媒体形式呈现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四、结束语

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要推陈出新,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探索,优化教育载体的综合应用。这不仅是对新时代新要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猜你喜欢

载体政治传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