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多层次运用
2020-12-07李松儒
李松儒
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第二小学,广西南宁 530000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在小学教育阶段得到渗透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学习能力,获得丰富学习体验成为了一项重要目标。生本理念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多层深入的角度对小组合作以及多层次教学形成清楚的认知,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1 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应该对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其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均衡发展。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应该体现出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适应。最重要的是,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出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目标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讲解到“混合运算”这个部分时,可以先对班级同学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情况通过课前小提问或者调查小问卷的形式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在教学进行到这一部分时,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设计和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问题一、小明有60元钱,他拿钱去买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那么买10支铅笔后,小明还剩多少钱?问题二、小明在用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之后,用剩下的钱买了5个笔记本,那么每个笔记本的价格是多少?这两个问题在难度方面是递进的,分别针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问题的难度相对于第二个而言明显要低一些,可以针对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难度的提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做出合理的学习安排。
2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安排多层次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学习内容时,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凸显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1]。教师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为载体,导入到课堂当中。并且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增强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相互交流中,实现解题思路的互补以最终能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讲解到“加和减”这个部分时,就可以在对学生实施分组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如下的问题:现在这里有一个篮子,里面有10个苹果和5个梨,那么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显然这是一道非常简单基础的加法题,全班的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来是10+5=15,一共有15个水果。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果现在篮子里有18个橘子和29个香蕉,那么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此时处在不同能力水平的小学生就可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比如最基本能想到的这是篮子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就在原来问题的基础上变成了两位数的加法题;还有同学善于思考的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从篮子里拿走了6个橘子,这时候篮子里还剩下多少橘子?就又将问题变成了一道简单的减法题;而数学知识掌握更好的同学又会想到更复杂的情况:小明从篮子里拿走了6个橘子后,小红又从篮子里拿走了8根香蕉,现在篮子里还有多少水果了?就变成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加减混合运算。如此通过小组的合作分工,教师可以组织处于不同学习能力所分成的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学计算知识展开思考和讨论,并且问题的难度可以层层递进、逐步提升,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直到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讨论的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主体环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其划分成“组内存在差异,组间保持相当”的小组,使每个小组中都包括学习能力较弱、学习能力中等以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并分别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其在组内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组内其他学生参与学习,从整体性角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2]。
例如,教师讲解到“圆”这个部分时,除了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中去,并且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思考和学习任务,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讨论圆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应用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尝试自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同时教师要主动加以鼓励和引导,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和思考的情况,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解答,并且教师为每个小组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讨论完成后,各小组交流讨论的成果,并且将讨论的问题的答案总结出来,可以集体发言也可以派代表发言,教师从学生的展示发言中发现问题,对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肯定,有问题的地方再指出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来帮助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在多层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仍然不容忽视。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个小组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并分别为其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在不偏离学习主题的条件下,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针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和学习。
例如,教师讲解到“倍数和因数”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想要称量出1亿个苹果的重量,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混乱而没有逻辑思路的,因为一亿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没有掌握很多数学知识,特别是对倍数没有一个明确概念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会望而却步,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小组的学生展开讨论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学习的侧重点。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和多层次教学实施有机整合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教育发展新方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安排多层次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本文对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多层次运用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