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2-07晏斯琪
晏斯琪
上高县敖阳小学,江西宜春336400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面对如今阅读教学的形式化,又该何去何从?我想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到问题的症结——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语文教学的形态来看,无非就是以下三个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过程。
1 教师
教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引导者,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可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语文素养的缺乏。我们说阅读教学,很多时候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其语文素养。可是我们老师呢,自己又花了多少时间在阅读上面呢,自己又有多少“干货”呢?现在的老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大多数还需要做繁杂的行政事务,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少之又少。经常有人说,老师必须做一眼泉,一眼源源不断的活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掏空,我们才能教授学生更多的东西。自身底蕴不强又如何教授别人?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上课提问很喜欢说“谁来告诉我”或“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之类的话语,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好像学习是给老师学习的一样,回答问题也是给老师回答的,我们经常在做教案的行走者。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折射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语言素养。
其次,是教学感染力的缺失。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学生说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那个老师,为什么?我想就是教学感染力的原因吧,面对阅读教学时,如果我们缺乏感染力,学生面对枯燥的文本,如何去学习,如何去体会?在上阅读课时,有些老师无论面对怎样的文章,永远是一个基调,不懂得渲染气氛,不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课文中蕴藏的情感波澜好似平如镜的湖面。又或是自己都没认真读过书,如何有真情实感,如何来引领学生阅读?
第三,是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不够。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的调控能力体现从教学内容,到对学生的组织;从个人的发挥到对整个过程的节奏把握,等等。例如,有时候老师上课,希望得越多学生发言,越多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当然没错,可是如果当一个问题只需要这么简短的几个词来描述就够了,而我们任学生没完没了的说,会让课堂变得很堆砌。阅读的课堂需要思维的发散,也需要体会的准确。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让课堂变得垄乱,需要一个“及时刹车”的调控。
最后,是课堂的根本——教学设计的不合理。常常形式化走完一堂课,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现在为了跟上课改的大潮流,上课一般都用多媒体,于是制作大量精美的PPT,一开始上课就是把大量的画面塞给学生,这些先入为主的图画是不利于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揣摩的,不要忘了,我们是在上一堂阅读课,我们需要“咬文嚼字”,我们需要去品味语言,如果仅仅是使用这种“非语文手段”进入课堂去吸引学生,很容易本末倒置。而且,现在的老师上阅读课,好像把流程走完一遍就是,在分析的过程中有些内容没有具体地展开讨论,学生的触角没有被弹拨,稀里糊涂地结束了一篇课文的学习,觉得简简单单解决一些表面问题就算是完成了这课的学习。除此之外,现在我们还很喜欢做一些拓展延伸,阅读教学确实需要拓展,不仅仅为了学这一篇课文,但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要有生成性。
2 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学生好好阅读,最根本的是自身!现在经济发展下的“快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这些影响学生最深的人都是离不开手机、网络,很少人去阅读,学生自然对文字性的东西越来越不感兴趣,外面世界的诱惑,只会让他们觉得看书阅读是一件很无聊的事。这是大环境下的形势,也是阅读教学所面对的最大难题。阅读所谓之阅读,是需要学生去看去读,如果一个学生都丧失了阅读的兴趣,那何谈阅读教学?
其次,还因为现在的学生面对着升学压力,艰巨的“作业任务”很难有时间阅读。首先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学习能力稍微强的可能花的时间少一点,学习能力稍微弱一点的不仅需要花大量时间;除此之外,有些家长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攀比”,不问缘由地让孩子上奥数班、英语能力提升班、舞蹈班、钢琴班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阅读,哪怕阅读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家长作为孩子的陪伴者、监护人,都会忽略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阅读,需要时间的沉淀,更何况孩子本身呢?他们只是一张“白纸”,需要引领者带领他们去描绘人生更美的蓝图。但这样的一个现状,怎么能打破“阅读窘状”?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便是着眼于教学过程的。虽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实践还不够。在很多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化并没有得到体现,我们的课堂基本是教师如何设计,学生就跟着如何阅读。但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会有自己的一些阅读方法,独特的阅读体会,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自我发挥,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到阅读乐趣,我们只需要去创设更好的课堂环境,加以引导启发,优化教学过程,阅读教学也达到根本的目的。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方面,也有要和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碰撞,毕竟阅读教学不仅仅在阅读,也还有“教学”二字,作为教师,我们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学生一样阅读文本,体会文本,在情感交流中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碰撞中学习。
面对以上几种情况,想要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下几点:
(1)教师本身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比如自己就要想办法多花时间看书,多看名著,跟随孩子一起阅读,做好“一眼泉”。只有当自己有了大量阅读后,才能够有底气地站在讲台上,才能向学生传递更多我们中国的文化知识以及力量!
(2)学生要放下更多的“包袱”。这一点需要学校减负,也需要家长少“攀比”,适当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内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同时早引领学生阅读经典,而不是看一些没营养的书籍。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引领。比如说我们的阅读课一定要认认真真上,提前做好设计,花时间思考教学方法,更好地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如何看书,而不仅只是注重故事情节,毫无意义地阅读!
我们始终要明白: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好一篇课文,归根结底是对其语文能力的培养,对文字的感悟能力,那是让学生增强文化素养的必经过程。我们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培养其阅读的兴趣,从课内的引领阅读,到课外的无师自读,并且在阅读的基础上拓展其语文能力。而完成这个过程我们也许还会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能力提高,给学生传递一个正确的观念!我们始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阅读本身,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需要努力的大方向,讲究策略。作为教师本身,我们需要做我们能做的,向前迈一步,不放弃,不急躁,努力耕耘,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