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转型发展与教研能力提升研究*

2020-12-07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商学院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闫 鹏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四川工商学院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并且就属于民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非常重视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就要求青年教师也要向应用型、双师型转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所以四川工商学院全体教师转型发展与能力提升应该是迫在眉睫了,是关乎将来学校发展的大事。学校将改变不同专业的招生计划,向产业端急需的领域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二是重点加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引入行业标杆企业的参与,建设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三是要支持地方经济与产业链的发展,为地方做好高等教育布局。

一、四川工商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青年教师转型发展主要研究内容

由于地方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将面临诸多的问题,其中,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问题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四川工商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过程中主要研究内容是:一、青年教师将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方式的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最终成为一名称职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二、青年教师注重实践操作后,就会轻视怠慢研究,将来的职称晋升该如何评定,学校是否会考虑行业资格认证与职称评定互通;三、高校虽然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但是对于这一方面的配套措施是否能够形成长久的激励体制;四、青年教师怎么样才能扭转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创新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

二、四川工商学院保障应用型青年教师教研能力提升主要思路方法

四川工商学院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制度、职称评定制度、薪资积分制度,全力保障应用型教师的发展:一、学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学校在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的统一协调下逐步开展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二、学校有明确的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结合学校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实施方案,以此激励本校青年教师向应用型教师转型发展,不同的二级学院在高职称人才引进和兼职教师聘用上都采用不同的引入机制;三、学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人事处建立了新的师资队伍准入标准、能力与技能评价标准、职称评聘标准;四、学校有详细的应用型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学校最终要构建多层次的应用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以此可以培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五、学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管理考核内容将增加,考核是否有应用型教学团队、应用型教师在所在二级学院全体教师的比例;六、学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在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统筹下建立应用型教师职称评定小组,建立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职务、职称、薪资上升的管理制度。

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转型发展与教研能力提升研究策略

促进青年教师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与教研能力的提升,我认为民办高校在其中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使其成为长久的发展机制,这样才有利于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具体的策略有:一、学校会制定青年教师向应用型转型的规划,同时会投入专项经费,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转型的工作环境,建立培养、考核、激励、使用的机制,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与行业标杆企业共建产学研实验与实训基地,这样青年教师就有了较为前沿的实践场所,师生都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都扎进实验实训中心一定会将实践教学开展得很好。二、学校会制定教研奖励与管理制度,投入足够的教研经费,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挂职时间认定为课时,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从中转化为科研项目继续深入研究,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到教学。三、学校会积极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高校加强合作,青年教师可以向一流学校学习(如何备课、授课、科研),补齐短板。四、学校会把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岗位责任作为年度考核个人的重要指标,学校把学校的整体转型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树立转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个人素养。五、学校会建立青年教师教研能力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有力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是促进青年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从监督评价机制来看,首先要建立健全教研过程中的监督评价体系,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并不单纯是指其课堂教学水平和撰写论文的水平,还包含了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能力、实验与实训教学能力、撰写实践教材的能力、指导毕业论文和就业的能力,申报科研课题的能力,申报发明专利与实用型新型专利的能力,因此学校在对青年教师教研能力实施监督评价的过程中,要覆盖以上教研活动的全过程,其次是学校会建立起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最大程度上对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做出全面性的评价,可以构建“学习—学院—同行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从而对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形成立体化、多层面的考核与评价。六、学校会对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会积极举办技能培训教师假期班、专利申报讲座、论文发表专题讲座、专业学术报告,以此理论与实践都能提升;从社会实践层面,学校会积极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挂职锻炼,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七、优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聘任机制,学校在进行青年教师选拔的过程中,要将教学能力作为一项重点考察指标,由传统的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积极地向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兼顾进行转变,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力度,着重关注其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控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诱导启发能力等教学能力指标的考察,不仅如此,同时高校还要注重对青年教师观念的考察,青年教师只有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关注其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活动,积极进行教学思维碰撞,这样的青年教师才是合格的高校教师;总之,应用型的高校发展的根本是学校拥有一大批“双师型”青年教师,有了“双师型”青年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才能好,这样学生才能与企业的岗位无缝对接,从而学生有了好的出路学校招生就有了活力,学校就有了更好发展的基础,学校发展了教师个人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四、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青年教师向应用型教师转型四个方面

在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教师队伍年轻化,因此青年教师就成为了教学中的中坚力量,学校通过各种管理制度、薪资奖励制度、职称评定来鼓励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四川工商学院整体转型发展为例,青年教师转型发展的四个转变:

(一)教学思想要转变: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学校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对于个人也是同样的,要有发展的大局观;理解转型发展的本质就是高校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接轨,促进高质量的就业;青年教师要弄清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应该如何培养,要形成新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内容要转变:青年教师不能在像传统教师授课那样,一本书一学期从首到尾念着PPT毫无吸引力,要结合专业和岗位注重学生的实践学习、专业技能学习、理论学习三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一些实践教学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能充分利用理论课堂学好理论,实验课堂锻炼动手能力;青年教师在讲授任何一门课时,要注意它的前导课程以及它的后续课程,注重一门课程它的连贯性。

(三)教学的方式要转变:青年教师不仅要重视黑板的板书、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还应该重视AR、VR的教学方式;青年教师应该适当删减理论教学课时,适当加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学理论老师主讲实验;青年教师的教学场所不一定是传统教室授课,还可以去实习基地、社区、农村等地方进行实训,争取改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

(四)个人学习要转变:青年教师应该把学习从被动变主动,从单一到全面,不能自己只教授一门课就只关心学习这一门课所涉及的知识,应该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所有知识,不管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还是技能的角度都应该全面提升自己,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就决定了青年教师必须成为学习型、技能型、研究型的学者,与此同时青年教师还应该充分学习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努力成为应用型高校教师。

五、结束语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若想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成为应用型高校教师,不仅需要自身的不断的学习,还需要适应一个好的实践教学模式:产-学-研,青年教师要积极的去适应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目前社会信息化发展迅猛,新技术不断涌现,造成了高校的专业培养与企业就业岗位技能要求有脱节现象,民办高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系统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打造一流专业从教学理念、知识体系、实验体系、能力体系上制定,在教学理念上,注重系统理念,强调动手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在知识体系上,重视课程内部知识体系与企业实践环节的应对关系,强化、打通课程之间跨层次的关联知识点,在实验体系上,着重构建多目标、递进式、迭代式的系统能力培养实验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教学职能,借助企业和政府的各项科研项目来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快速融合,服务好地方经济,以促进企业、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工商学院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青年教师“赴考”
An Eco-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平面设计中的东方文化传统元素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