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孟姜女》的情感处理与演唱技巧
2020-12-07闫新悦山西师范大学
□闫新悦 山西师范大学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全国各地都在抓派壮年劳力去北方修筑长城,孟姜女的新婚丈夫杞良也不幸被抓去,不久就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脚下。整日在家不知丈夫消息的孟姜女盼望着能与丈夫团圆,赶做了几件衣裳便辞别父母踏上了寻夫的道路。孟姜女日夜赶路来到长城才得知丈夫早已不在人世,悲痛欲绝的她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只听“扑通”一声,长城竟倒塌露出了一具尸骨。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级作曲家、指挥家王志信以孟姜女的故事为题材创编了声乐艺术歌曲《孟姜女》,以孟姜女在春夏秋冬中不同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在表达上层层推进、步步深化。作者常常深入民间采风,足迹遍布我国大江南北,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积累了各式各样的创作素材,创作的一系列民族声乐作品不但继承了传统的民族艺术特色,又不失新时代的音乐元素,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作者多年的辛苦取材,也离不开他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创作出这么多部个性鲜明的作品。《孟姜女》就是作者这一时期创作的声乐作品,他运用现代化的创作方法把孟姜女思念丈夫的心情表现得感人肺腑、耐人寻味。
一、《孟姜女》的情感处理
首先以春为序:“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喜盈盈。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 作品一开始速度稍慢,用说话的语气开始讲述孟姜女的故事,歌词“家家户户喜盈盈”与“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形成了鲜明对比,演唱者需要体会孟姜女孤寂哀怨的心情。第二段:“夏夜里银河飞流星,那是牛郎会织女点燃的红灯笼,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场景从喜庆的新年缓缓进入夏夜,“何日能重逢”的“逢”字,引用戏曲中一字多音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演唱时要稍带哭腔,以表现孟姜女盼望能与丈夫早日团聚的迫切心情。第三段:“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落叶飘,秋风凉,我给亲人做衣裳……” 调式由G调转为F调,情绪也由孤寂哀怨转为凄凉无助,在演唱“落叶飘,秋风凉”时不仅要体现落叶纷飞, 秋风阵阵的气氛,还要理解“针针线线密密缝”一句,孟姜女所有的期盼、思念、怨恨都寄托在这件寒衣上。伴奏是激情的快板,三连音和震音相互交替,仿佛看到了孟姜女瘦弱的身躯在疾风暴雪中蹒跚行路的情景,由此进入第四段:“大雪纷飞,北风疾,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从秋走到年关过,不知丈夫在哪里……” 由于这部分长音较多,要求演唱者有很好的气息功底和声乐基础,演唱者需要体会孟姜女千辛万苦来到长城,得知丈夫已不在人世的崩溃情绪,演唱“声声血泪声声唤,天也昏来地也暗”时用哭腔才能将孟姜女的悲痛欲绝表现出来,演唱“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漫青山”时一句比一句稍强,最后则是哭天喊地的慢板,此时乐曲的情绪达到巅峰,为孟姜女悲惨的辛酸血泪史做了最终的诉说。演唱者要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歌词,朗读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做到在歌唱前就要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二、《孟姜女》的演唱技巧
在演唱《孟姜女》这首作品时,演唱者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塑造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灵魂,进入孟姜女这个角色。演唱第一段时,演唱者可以想象正月里家家户户团圆时孟姜女独自一人在家,看着“家家户户喜盈盈”想着“人家夫妻团圆聚”道出“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演唱时音色应是暗淡、速度稍慢的,似孟姜女在含蓄地向人们讲述着她的苦闷;气息运用是这首歌的基础,处理方法有很多种,由于不少乐句在弱拍起音,在起音前就必须快速换气,腰两侧要有弹性地抽缩吸气、自然平稳(包括第二段段尾的拖腔处理);演唱的咬字要圆润柔和,换气轻巧自然;第四段是紧拉慢唱的高亢拖腔,给人一种奔流直泻的气势,此时的气息应该控制在饱满的基础上,流速加快,流量加大,上下贯通;结尾处两句痛哭欲绝的高音(特别是最高音bB)延长,除了两腰的力量,小腹处也要向上顶气,犹如抬重物的劲,科学的唱法有利于高音的自如发挥,能很好地把“漫青山”一句的情境表现出来。
总之,要成功演绎《孟姜女》这首作品,就需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歌词、旋律、演唱形式及情感表达等,重点把握中国戏曲与西方美声唱法的融合,从而达到作品演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