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优势

2020-12-07田梅

魅力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失灵力量

田梅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一、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理论依据

(一)政府失灵理论

当传统的市场管理机制失灵即单纯的利用市场机制已经无法真正实现市场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时,就需要政府通过其立法、行政管理以及有效的公共政策来纠正市场不足、弥补市场的缺陷。然而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事与愿违的效果,政府不仅不能够有效的克服市场失灵,反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引起经济关系的扭曲,最终导致政府行政效率极度低下和社会经济福利的重大损失。

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一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提供者的主体,解决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然而,政府作为有限政府,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扶贫工作中也存在着扶贫对象信息获取的不全面性,财政资金有限性等方面不足。此外,市场由于其具有竞争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征,也会使其在教育扶贫中出现许多问题。正是因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并存,所以社会组织才具有参与教育扶贫的机会。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以文森特·奥斯特洛姆和艾莉诺·奥斯特洛姆夫妇为核心的一批研究者提出的,强调存在于市场和政府以外的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强调公共事务治理参与者的多个中心,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公民相互之间形成一种自愿合作的机制;强调在一定规则体系下多个独立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互动,同时要求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共同承担公共责任和工作任务。

在教育扶贫中,不只是将扶贫主体局限于政府,社会、企业甚至公民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与政府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实践优势

(一)降低政府扶贫成本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一方面分担政府工作,减轻政府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能广泛聚集社会资金,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传统的教育扶贫工作中以政府为主体,政府为贫困学子提供助学资金,为贫困校区拨款或购买教学设备。为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扶贫,政府不得不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信息的收集,这就需要政府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市场经济复杂性的增强,政府服务范围的扩大,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往往会力不从心;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人员配置很大程度上受到上级机关的约束和限制。

(二)提高教育扶贫工作效率

社会组织的参与并不否认政府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是对政府力量的有益补充,政府依然是教育扶贫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所承担的职能与传统的不同,政府主要扮演掌舵的角色,把一些具体的执行性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去完成,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实施政府职能。

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引领下,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村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学生的娱乐活动丰富了,教学设备升级了,教师的流动率降低了等等。“众人拾柴火焰高”,教育扶贫作为一项公共事务,社会组织的参与,与政府进行协作和配合,必定会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使贫困地区更快、更高效地摆脱教育贫困。

(三)形成现代化扶贫治理体系

政府提出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倡导多个社会主体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这是因为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有不同的优势。例如,政府治理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可以保证政策及法规的贯彻实施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市场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更能满足公民多样化的需求;社会力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能够更高效、公平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公民个人的参与则能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传统的“政府部门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政府应当主动积极地与其他社会力量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及其它各方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工作中,这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

结语

在如今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下,社会组织依然能以其志愿性、独立性、非政府性、公益性的特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大放光彩,依然能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的重要第三方力量,不得不承认社会组织有其存在的优势和重要性。甚至在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某些方面比政府更出色。但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扶贫资金的有限性和不连贯性是其参与教育扶贫存在的显著不足。因而,在教育扶贫的主体中,社会组织只能是一种补充力量,政府依然是教育扶贫的主要力量。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失灵力量
从行政管理迈向公共管理
失灵的指南针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公共事务概念分析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麦唛力量 (一)
“幸运拍”失灵了
孤独的力量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