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途径

2020-12-07董桂红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董桂红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在教育3.0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冲击着高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以革命性的方式使得高等教育场景、教学方式、沟通交流等发生重要变革。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型与形态难以为继,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既是时代所趋也是现实所迫,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如何以“互联网+”助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立足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历史看,从最初的校园网建设阶段到各类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再到如今的智慧数字校园建设阶段,这既是传统大学朝着数字化大学发展与演进的历程,也是传统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教育理念、供给和治理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成为促进教育环境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有效手段,以及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整体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已经超越了传统理论层面上的高等教育环境观、工具观和资源观,更多的是指向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的内涵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观。

(二)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数字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教育信息化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构建出数字化的技术与社会环境,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从传统到数字化的颠覆性创新,打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僵局。显然,只有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促使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基础设施、综合治理能力等改革,使高等教育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重心偏差。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一批又一批的智慧校园APP、数字阅读图书馆、教育管理应用平台等纷纷启动,这些使高等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如重形式轻本质、重建设轻应用等。面对日益丰富的数字化内容,许多高校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实问题,学校的互联网平台、数据库等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应用效果却不够好。这些在一定程度阻碍了高等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建设。比如说,在大学选课系统构建方面,由于对用户数量与需求的考虑不足,再加上服务器配置、数据库配置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当遭遇大流量访问和点击的时候,大学选课系统会难以支持大规模网络并发请求,进而会出现大面积的卡顿、选课失败等问题。

(二)建设目标不够明确。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走深度融合之路,既要强化技术运用层面,也要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生态的整体融合。然而,许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仍旧停留于浅层化的技术应用层面,并没有推动高校教学生态的整体变革,这给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有些高校片面强调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忽视了互联网思维、数字化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有些高校在技术工具论与技术优先论问题上争论不休,不能清晰界定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层内涵。这种认识不到位,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产生本末倒置的结果。

三、以“互联网+”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以应用为建设重心,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建设。首先,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以“互联网+”思维为思想指导,实现由建设到应用的理念转变,以问题驱动确立高校信息化建设重心。比如要在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把握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发挥“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服务功能;要重新审视“建什么、谁来用”的问题,构建能够同时满足学校管理与学生需求的信息化产品。比如说,在学校选课系统设计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具体的使用情况,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数据技术,在信息系统运行成本与学生使用体验之间寻求平衡。其次,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实现从重视教的平台技术建设到重视学生体验的平台技术建设的转变。在数字化信息背景下,学生的表达与认知方式、教育教学的环境与载体等正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以互联网技术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搭建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提供“口袋式”的信息化服务。

(二)以融合创新为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生态的共融共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完成从技术运用到融合创新的认知转变。首先,学校应当从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侧”与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制定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阶段目标,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信息化建设方案。其次,高校要围绕教育生态融合来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注重思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联点与契合点,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动力,继而促使信息建设成效更加突显,推动二者的全方位、全环节的融合创新。

“互联网+”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也是推动高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应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