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07李佩珊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李佩珊

(河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有资料显示,2017年企业存在人才缺口约85%,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较大,社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也比较高。当前我国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率还不是太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实训环境。因此,高校应积极将胜任素质模型与实际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相融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搭建实训教育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在岗位胜任理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应重视教学问题的深刻分析,为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支持。

(一)缺少系统培养方案

虽然高校逐渐重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但是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将跨境电子商务做为独立的专业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高校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的系统性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工作存在滞后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不够完善,使得在教学结构和内容上都缺乏创新,教学模式比较传统,限制了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技术较为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高校逐渐在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教学中运用了PPT、视频资料等,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技术的有效运用,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讲授,也忽视了科技的有效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高效率的学习平台还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先进的教学管理技术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在硬件方面还没有达到教学需求,限制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实践训练效果不理想

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中,教师对于实践训练环节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学生通常无法更深入地掌握实践技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部分高校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训机会也比较少,学生无法针对课时内容及时地进行实践训练,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不能有效结合。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比较守旧,没有与企业的胜任素质需求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创新性,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差较远。目前校企合作工作也缺乏有效落实,学生很难有真正的机会接触到企业的真实环境,实训基地还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限制了学生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胜任素质模型对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与社会企业需求相结合,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确定胜任素质模型为导向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高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要围绕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理念,能够创新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阶段,确立相应的课程教学结构和内容。高校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设置也应与学生成长需求相统一,将教学重点放在大二和大三阶段,针对大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开设基础专业课和公共素养课。在胜任素质模型的教育指导下,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应在学生大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规划,抓好核心的一些课程,如网页制作、互联网思维、网络营销等,还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类培养。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视野,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选择的课程方向接受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比如选择美工方向的学习,高校就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美工操作实践能力训练,能够面向企业现实需求,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和培养。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训的空间,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让学生可以在校企合作的项目中得到训练,有助于学生自身专业水平的逐渐提高。面对大三阶段的学生,高校要在胜任素质模型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有目的性地选择实习岗位,通过实习工作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岗位职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分阶段进行,大三时期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问题,教师就应该根据岗位胜任素质需求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将胜任素质模型教育理念融合在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各方面的知识素养,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建立跨境电商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

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要结合岗位胜任素质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训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专业的实际训练,逐步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高校要构建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平台,支撑学生实际训练的需求,能够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理论内容运用于实际训练中,也能在实训中了解社会企业的实际要求。学校内部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校外也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社会岗位,更清楚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在实际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会有一些较为优异的高素质学生,针对这些优秀的学生,学校要鼓励其积极创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师要针对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着重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创业问题,并将成功孵化的创业项目留在学校。这些新的创业项目又能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带来新动力,也能作为校企合作的新项目,在校内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有助于全面培养人才的岗位胜任素质。

(四)加强职业素养培养

在胜任素质模型教育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为将来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做好铺垫。学校应明确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引导,可将“课程思政”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稳步向前,因此高校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还应该融合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

(五)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

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强化对学生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教育,尤其是针对大三阶段的学生,应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合适的实习岗位。学校要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针对企业发展情况及学生个人发展优势,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身选择的岗位方向。高校也要加强与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建立良好的企业与学校的共同育人桥梁,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为学生上岗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高校应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在岗实习过程中,为学生安排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针对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境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也会逐渐对自己的发展产生约束力,让学生能够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上有所成长,不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

三、结语

在社会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也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高校应将胜任素质模式运用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结合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胜任素质教学模式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勇于创业追求梦想,也逐渐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