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纪录片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
2020-12-07陈光
陈 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8 年秋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北京 100872
纪录片就是真实纪录我们发现的人与事物变化的过程,它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通过艺术创作手段的加工与呈现,最终以电视或电影的形式引发人们思考。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至今,经历了政治推动、文化推动、市场化、产业化四个阶段。2018年6 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对纪录片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我国纪录片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手机、电脑等作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已达8.47 亿,手机作为上网接入端口的比例已超99.1%,7.59 亿网民在互联网上观看视频。
正如话剧在与电视媒介融合之后以电视剧的形式传播一样,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巨潮之下,纪录片与新媒体二者相互碰撞、渗透、融合,将纪录片的发展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使传统纪录片寻求到传播新途径,即新媒体纪录片诞生。
一、新媒体纪录片产业现状
(一)“高品质、高流量”纪录片不断涌现
随着众多国产佳作不断涌现,纪录片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从传统电视、电影院等媒体渠道,到互联网、手机等各类视频播放平台,一系列“高品质、高流量”的爆款纪录片渐次出现,中国观众正在越来越多通过新媒体领域接触到优质且具有一定意义的纪录片。曾在全社会引起了轰动效应的《舌尖上的中国》,在“乡愁”、“家乡味道”等直击人心的精神层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2017 年创造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的《二十二》,直击人性中最温暖、最柔软的部分;备受追捧的美食类纪录片,如《风味人间》《味道中国》《一城一味》等都通过不同的视野角度展现美食的魅力;《人生一串》包含一股烟火气,不光指烧烤的烟火气,而是指传递出的平凡生活气息;《敦煌》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了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大家体验古代中国的艺术之美;《中国古建筑》《故宫100》《苏园六纪》等建筑题材纪录片,通过古代建筑唤醒城市记忆,加深人民对构建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的了解;此外,《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系列、《寻找手艺》等匠人题材纪录片,同时弘扬了我国文化遗产和工匠精神。由此可见,经过数年积累和深度探索,各个平台在策划、制作纪录片项目上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操作规程,不断推出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优质纪录片。
(二)短视频热度持续升温
近年来,短视频风靡全国,尤其是抖音、快手、秒拍等短视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一再刷新人们对“短视频”的认识,从早先通常所指30 分钟以内的影片,缩短到一两分钟,甚至一分钟以下。短视频已成为当下最大众化的视频应用,它时长短、内容集中、表现力强,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的观看习惯,适应当前视频内容消费趋势,已经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观看一部视频作品时,会较容易的选择轻巧便捷观看形式,这个趋势已成必然。短视频式纪录片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将具有更多的优势,同时可以以最快速最便捷的途径掌握受众人群的喜好及习惯,有利于提升人们观看纪录影像的习惯,有助于同商业产品的连接。
(三)逐步产生多种盈利模式
新媒体纪录片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各大媒体平台在纪录片领域加大投入。目前,在我国的视频平台中,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爱奇艺和哔哩哔哩都已经开始布局自制纪录片。相比而言,腾讯和B 站在自制纪录片上投入更大,腾讯自制记录片的数量远高于其余的视频平台。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已有一部分纪录片观众能够接受付费收看,但从目前情况看来,各新媒体平台的纪录片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招商、版权销售、付费会员、衍生品四个渠道,也出现了与电商联动、跨界举办线下展览等方式,但仍处于投入大于收入的阶段,其他盈利模式尚不完善,未能达到营收平衡。
二、新媒体纪录片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选择欠缺综合考量
通过近几年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演变,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如何在新型产业格局中寻求适合的生存之路,是摆在新媒体纪录片面前的重要课题。新媒体纪录片在制作中为其寻求适合的传播途径、融入优质资源、创新优化题材、扩大受众人群等方面还欠缺综合考量。目前新媒体平台产业链已日趋成熟,但一些新媒体纪录片在制作题材选择上考虑较单一,仅仅停留在创作层面,未在第一时间考虑题材是否符合大众审美、是否优质、是否具有特色。
(二)盈利模式有待加明朗
目前新媒体纪录片收入现状是严重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新媒体平台的投入规模、营业额,相较于和纪录片专业频道还相差甚远,广告市场对纪录片内容门类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追求覆盖用户群的播放量指标上,爆款节目和优质内容的运营模式也略显单一,仅仅靠播放量、广告招商、版权销售、付费会员、衍生品等途径获得的收入也远远不够,除去其他运营成本,新媒体纪录片的收入与产出比例仍然不平衡。商业化效果较差,纪录电影市场信心不足,观众付费习惯仍需培养,面临行业高速发展的冲击,新媒体纪录片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三)受众人群还需逐步扩大
新媒体纪录片的受众人群无法超越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大众在观看视频时,新媒体纪录片只能作为备选行列,虽然各大媒体平台都加大了对新媒体纪录片的支持力度,但鉴于商业考量,能提供给新媒体纪录片的渠道仍然是各类视频中最少的,由于视频用户日趋年轻化,需要更多的将新媒体纪录片推广到年轻用户当中。
三、新媒体纪录片创新发展模式
(一)有效填充优质现实题材缺口
继2012 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走红以来,中国纪录片产业呈现爆发式发展,推动纪录片这一小众视频类型与新媒体的融合碰撞之后,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近年来,纪录片的受国家政策扶持,其受众面、关注度、产量、资金投入、市场规模等都呈现上涨趋势,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尤为突出。根据数据显示,2018 年以来,全网纪录片总点击量超100 亿次,同比增长14.1%;生产总投入超50 亿,同比增长14%,新媒体机构投资10 亿,增幅达到50%;电视纪录片全年总产量约3 万小时,同比增加5.8%,新媒体纪录片产出更是上涨了50%。面对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新媒体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大平台播出的纪录片类别多元、题材各异,基本集中在人物传记纪录片、风光片、传统文化和历史题材上,优质的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缺口严重,播出量仍然较少。缺乏一些类似《档案》《生命缘Ⅷ》《温暖在身边》等社会现实类题材纪录片,这类纪录片更接地气、贴近生活,更注重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经历,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语言传递感动和信念,使人们在观看过程当中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探索商业变现盈利新模式
目前,新媒体纪录片各大视频网站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播放量、广告招商、版权销售、付费会员,同时也有一些短期商业盈利的模式,例如电商、衍生品开发等。例如《了不起的匠人》围绕着视频内容,推出了亚洲手作展这样的线下展览、观影会、相关音频、书籍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及相关活动,同时与天猫等电商平台开发了“边看边买”的电商合作模式,获取了大量的电商营收。再如《风味人间》在两个衍生节目的基础之上推出一系列衍生产品,联合众多品牌组建“风味美食联盟”,联合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推出“风味之箸”筷子礼盒,并推出同名书籍。
利用IP 进行商业转化成为一些纪录片进行短期商业变现的模式,一系列手机游戏、网络直播、旅游品牌、旅游品牌、教育赋能的产品,推动优质新媒体纪录片实现更多的盈利模式。今后,应该更加注重新媒体产业里对纪录片内容的盈利方式创新,这将激发更多可能性。
(三)迎合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览方式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得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查看,所以各类短视频软件层出不穷,而新媒体纪录片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相应的改变,将纪录片由原来的时长适当的缩减为适合碎片化阅读的时长,不断探索尝试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例如增加制作集数、缩短每集时间,制作更多小而精悍的短视频,以迎合现代人群的生活方式及阅览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的当下,很多影视作品的创作基础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无论是传统纪录片还是新媒体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当今时代接轨,顺应发展潮流,创新创作思路和制作手段。从选题角度来看,在选题和具体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精准的把握受众人群心理,注重融入人们现实生活;从创作模式来看,创作过程和制作方式要有新的突破和变化,加强新媒体纪录片的互动性、时效性。因此,作为纪录片创作者,要不断迎合受众人群抢抓新机遇,才能创作出属于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