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育问题探究

2020-12-07荣斯柔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德育

荣斯柔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030)

一、美育的概念

从人类有了文明以来,就有了美、丑之分,只是因为时代的社会背景不同,衡量美的标准不一。所以概括而言,自人类文明伊始,美育也随之萌芽与发展.

在我国,起初是孔子主张将“六艺”作为培养美育的手段。至近现代时期,王国维是将“美育”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并且王国维在自己的理论中,较为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美学主张。蔡元培继承了王国维的思想,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并且,蔡元培第一次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概念,以及要“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

所以,“美育”既是美感的教育,欣赏美的教育,培养艺术情操的教育也是塑造人的情感的教育。从学科门类来看,高校美育是研究美的发生、发展和的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从更深层次来看,它是一门富于素质涵盖性的教育以及人的思想行为养成规律的教育,与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规律具有同一性,而大学生的审美关系作为个别要素,也将包括在人的一般的审美规律中。

二、高校美育的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作品里始终包含着人类历史发展的痕迹,是某一个阶段人类经验的结晶,它往往可以体现出那时的社会状况与作者个人的社会经验和对于发生的事的感悟。比如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的社会风俗、美丑标准等等;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可以深刻感受到Andy 对于自由的向往以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长城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战胜外敌的决心。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不同的教育,也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当时的历史,认识现实。

(二)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些人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潸然泪下,认为其中的曲调就像与命运相抗衡的贝多芬本人的再现。当人们在欣赏好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人们的思维和情感都会被作品调动。

(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是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美育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感官来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声音、图画等方式,可以加强学生情感的表达以及思维能力,从而和智育相联系,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四)培养学生对外界的感知力

感知力主要是来源于学生对于外界的体验和自我感受,所以通过让学生在自然中或是艺术作品中增强对艺术的体验和自身的感受,来获得一定的有关美感的体验,锻炼学生对外界的敏感度。

(五)结合德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德育和美育二者,都是高校素质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德育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政治课或其他课程中的道德思想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品德思想的教育,美育则是主要通过具有特点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让学生有所感悟,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熏陶。所以,德育塑造培育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育塑造培育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二者互相促进、发展。美育和德育相结合,可以通过审美的方式,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从而更好的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校美育的现状

尽管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仍然留存很多问题:

(一)美育课程内容不完善

虽然教育部反复说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重要功能,但有关课程内容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老旧、不新颖。由于多数高校不重视美育教学,所以美育类课程大多都是以自选课的为主,上课人数有限。同时,授课教师也对这类的课程不重视,并没有新颖的上课模式,只是一味的偏重理论,照着书本的内容生硬的朗读,根本不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从而无法培养学生对审美的兴趣,最终恶性循环,并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其次,目前高校设立的课程都主要以理论为主,欣赏为辅,课程类型都是很单一的艺术理论类课程。但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创造力,所以像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等课程较为缺乏,现在的课程都离不开以智育为标准。

(二)教师授课方式单调

美育强调对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从课堂的教学形式来看,美育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形式无异,这是由于公共艺术教育进入高等教育体制的时间较短,缺乏先行的美育教学专门人才培养。而目前,担任美育类课程的教师都是由专业的艺术课教师代替,上课方式也大多数局限于自己擅长的艺术门类里,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不足。并且美育类课程的考察方式也是以试卷考察的方式为主,这样使学生只会关注考试的内容,而对审美的培养也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其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的艺术涵养较低,并没有很好的掌握有关艺术的基础知识,例如音乐的五线谱、绘画的空间感、量感等等,在学生不了解基础的情况下,教师却选择继续讲课,这会让学生认为美育类的课程过于枯燥乏味。

四、促进高校美育的措施

(一)改革课程,注重创新

美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组成,其中包含的美育课程占了很关键的一部分。改革课程模式,把传统的理式教学与艺术实践、艺术欣赏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启发与引导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的美育水平。

在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时,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广泛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网络授课,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高水平的资源。例如,学校可以与艺术馆进行线上合作,开展“行走的艺术馆”一类的课程,这既解决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资源的运用与课堂相结合,这是今后高校美育课程必经之路,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育类课程。

(二)结合现存资源,专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大学时期,学生的人品道德修养处于成型时期,所以要多组织他们品评艺术,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例如学校的博物馆、校史馆以及电影院等等,还有被邀请到学校的舞蹈音乐艺术团的表演等等,鼓励他们自发组织参观和欣赏,通过视听互动,加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旅游和摄影活动,从接触大自然,被优美的景色陶冶,从而让学生的精神文化活动得到提升。

(三)实践与理论结合

学习理论以后,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加强审美体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社团,因为社团的门槛较低,但艺术门类很齐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社团,社团是学生自己的平台,所以其中包含的广泛性和多元性是普通的课程无法比肩的,在满足每个人需求的同时,还能带给他们乐趣。社团是普遍受欢迎的团体,通过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以及自身的创造力,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与共鸣,最终培养出由于艺术所建立的健全完善的人格。

五、结语

美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环节,要通过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联系,互相发挥作用。高校要不断提高对美育的重视力度,培养专业的美育师资力量,根据教学目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要丰富上课的内容和手段,推进美育课程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最终培养出品行完善的学生。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