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余月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部首语法识字

余月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一、字本位理论概述

字本位理论最早由徐通锵先生提出:1994 年徐通锵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杂志上发表《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提出“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语素'之类的东西”,明确提出了他的“字本位”观。此后的七八年间又陆续发表了二十余篇论文对字本位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他从最初提出字本位理论,到后期在著述中对该理论进行充实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过程。他的“字本位”主要观点如下: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为汉语中没有和词(word)相当的结构单位。据此,徐通锵先生主张以“字”“字组”替代现代语法 学中的“词”“词组”。徐通锵指出:“汉语的语法结 构框架是‘话题—说明',印欧系语言是‘主语—谓语',相互有原则的区别。”“如果说,印欧语的语法结构的特点是‘形合',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 形态变化的标记,那么汉语语法的特点就是‘意合',只要字义之间的组配有现实的根据,符合社会习惯的要求,就可以组合起来造句。”徐通锵先生认为:汉语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以临摹性原则为编码基础、可以用“话题—说明”进行结构框架的分析或表述的“语义型语言”。“字”是“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对应物,是最小的句法单位,具有“结构简明、语法功能模糊、表义性突出”等特点。“字”通过结合构成字组,或为“固定字组”,或为读为句。

二、字本位理论视角下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汉字的难教难学一直被认为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界长期未受足够的关注。相比于语音、语法、词汇教学,汉字教学一直处于一个附属的地位而没有得到重视。在字本位理论视角下,字被确立为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这就意味着对字的特点认识不足就学不好汉语。因此,字本位理论的支持者都毫无例外地认为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

(一)部首识记法

王骏(2005)认为“词本位”教学的弊端导致在教学的高级阶段出现大量的同音异义词,若缺乏具有别义功能的汉字的支持,学习者就会增加许多记忆负担。由此提倡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利用部首来识记成批汉字,因为部首有指明该字所属义的功能。常凯(2012)认为“象形、会意、指事字的教学应突出字形,形声字汉字教学先对形声字的声符、形符进行分类,理清组合聚合关系,利用部首来识记成批汉字。”

(二)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方法

王红君(2007)认为语言和文字本质不同并相对独立,教学中应采用语文分进的模式,汉字教学按照字本位的原则,汉语教学遵循句本位的原则。刘婷婷(2009)认为根据人类认知的共同规律,对外国人也同样可以使用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法——“集中识字法”和“两个分开,两个先后”。“两个分开”即“语文分开、识写分开”,“两个先后”即“先口语后识字,先写字后识字”。张入月(2016)重视汉字教学,主张实行“语文分开”的教学模式,“以字为本,由字联系词,再由词照应字。”

(三)以字为本进行组合生成的教学法

周巧(2011)认为进行对外汉字教学时应该借鉴中国小学生初识汉字的方式,从基本笔画到独体字再到合体字,充分利用汉字的表音和表意功能,并把字词教学结合起来。刘丹(2016)基于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从字形入手、以拼音为辅、以字义为延伸点,由字到词,字词结合的教学法。

上述三种汉字教学方法中,部首和以字为本的组合生成法适应了汉字的基本特点,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了语言和文字的实质区别及相互独立性,几种方法各有自身的理据。

三、结语

字本位理论自1994 年徐通锵先生提出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它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既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还待完善之处。这就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地加以改进、补充和完善。

猜你喜欢

部首语法识字
弄清偏旁与部首
跟踪导练(二)4
系在绳上的“冬”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参考答案
识字谜语
同部首的字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