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未来考古工作分析

2020-12-07高智颖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科技化科学技术考古

高智颖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自新媒体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形式与国民生产生活的改善,同时也为当前的考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革新契机。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通过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能够逐渐拓宽我国考古工作中所触及到的文化范围;而科学技术的革新,也从本质上提升了考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作用下,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逐渐趋于平衡,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考古工作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我国未来的考古工作也必定会朝着科技化与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考古工作发展近况分析

(一)多样性有待提升

尽管我国的考古工作近年来始终都保持在不断精进的状态之中,但美中不足之处则是当前的考古工作分布仍然都集中在中原地区,这样的工作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整体考古工作的多样性发展。为更好的解决这一实际现状,我国的考古工作,则应适当向上至内蒙古、西藏;下至广东、云南、福建等地进行范围拓宽,从而促进更多的历史文明能够被我国考古工作所见证,这样也能够逐渐丰富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起源,从而提升我国整体考古工作的多样性发展。

(二)科学技术有待革新

在我国现阶段的诸多考古研究课题中,虽然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能够达成共识,但是在对于特殊标准的衡量方面,却并为将统一的设定进行精细化界定,这样也就会使得很多的学术概念在实际的考古工作中变得难以清晰。这样的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考古工作中最为普遍的共性问题。

例如:在文明起源的方面,“城”与“文字”这样的物质载体虽然在中国考古界中能够找到大致相同的学术解释,但是在科学界中却依旧存在着统一衡定标准的设定争议,解决这样的学术争议并不是朝夕及可的事情,因此也就使得研究工作中的共识性理论始终无法形成。

(三)工作实践性不足

虽然我国的考古资源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相关的考古工作却是自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趋于平稳发展的。这样的发展背景也就使得我国很多考古学者在其思想观念上始终保留着原有的传统认知模式,将考古工作中理论逐渐放在了实践之上,因此也就导致我国考古工作在初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论多于实践的具体情况。

二、新媒体时代下考古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科技化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及创新是新媒体时代下最为显著的时代特质之一。其对于我国未来考古工作的发展影响,则在于不仅在最大程度上改变我国以往考古工作中对于文物的保持,以及对于文物修缮与辨识的具体方法。

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伟东女士以古代瓷器与新型磁性材料的关系、窑口呈色与羽毛颜色的自然规律为例,指出了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互相支持性。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考古工作在逐步科技化,这也是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之下未来考古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数字化发展趋势

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说,不管是考古工作中的研究工作还是发掘工作,其最大的“劲敌”都在于和时间比效率。因为历史文物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各种未知因素与不可逆因素都是在所难免的,若在此过程中让文物的历史原貌受损,便无法使其在考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物质见证价值。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在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与实践,数字化技术之下的考古工作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历史文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原有考古工作的创新法发展。

例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里的“敦煌石窟”,就是由浙江大学数字化考古团队根据高精度数字档案复制而成的敦煌莫高窟的第220 窟的复制品,其色彩还原度高达 95%以上;又比如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的一百多处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 座石山峭壁上的石窟,由于现阶段并未研发出较好的化学或者物理方法租缓石窟的衰老风化,因此记录就成为了最好的保护办法,相应的考古团队通过数字化设备对石窟的各方面数据进行精准采集与记录,确保能够将石窟风景完整保存与再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不仅为我国未来的考古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效益,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历史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掘与传承机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保持。

猜你喜欢

科技化科学技术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三星堆考古解谜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梅缘稻
“考古”测一测
普惠金融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