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0-12-07
(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昆仑初级中学,四川 资阳 64130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三维目标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学科专家一致认为,教学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方面展开,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次来开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语文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性。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它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德育意识,其次,这也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厚德载物一直被中国人看做自身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方式之一,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只有在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和学习,个人的生活才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然而,要想培养起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一定要从学生时期开始,而初中阶段作为一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教师必须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语文学科共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奇思想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丰富语文课堂内容
通过德育意识的渗透,也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将德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就是丰富课堂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德育内容的讲述时,往往会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而故事恰好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方式,由此,语文课堂更能抓住学生注意力。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意识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到德育意识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中适当的渗透德育意识,以德育来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为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充分借助语文史料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也是可取的。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正人务必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到自身德育意识的培养,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来吸引学生,在学校内,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榜样,教师要做的就是树立好这个榜样,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不仅获得道德品质的提高,也要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时刻关注到个人处事的方式,对待生活和工作要做到不骄不躁,对待学生要关心理解,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安利讲授给学生,他们身上蕴含的良好道德品质是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
(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语文教学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德育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能够认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才能够辨别什么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什么是偏离道德标准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方方面面,而在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也是树立德育意识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文言文诗歌中的作者事例和背景故事渗透德育内涵给学生,以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往往更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三)借助语文史料,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能够培养学生德育意识的重要帮助。通过对语文史料的解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在中国传统的古诗文中,有绝大部分都是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而这部分文章在当代仍然适用。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其中提取出符合当代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一部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热爱和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深厚情。例如,在《出师表》这堂课教学内容基本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把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刘备对诸葛亮给予了足够的尊重,诸葛亮也为蜀汉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诸葛亮忠诚尽责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最好的体现。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意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时代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到德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以德育来丰富学生的品质内涵,展现出新时期中学生的独有风貌,通过德育意识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起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