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经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

2020-12-07

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周 文

1.应不应该有中国经济学。

有人说中国不应该有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因为经济学有普适性,西方经济学就代表了现代经济学。事实上,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认真学习或者说忘记了经济学的发展和历史。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是来自经济学家对其所在国家的经验现象的观察与总结,或是为了解决其所在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回溯经济学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威廉·配第,其代表作《赋税论》《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剖析》是为英国服务的;抑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的理论和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德国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美国早期的经济学家富兰克林的《贸易原理》《关于国民财富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享利·凯里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以及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学说等,他们提出的理论也基本上都是总结自己国家的现象或是为解决本国的问题提出的。可以看出,任何伟大的经济学都是反映一定时代的理论,而且都是为了各自国家服务的经济学理论。所以,这些理论同样是内嵌于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其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当中,也是具有和体现自己的国家特色、国家风格、国家气派的理论。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主流经济学。现在我国经济总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二,世界正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问题已成为世界问题,中国现象已成为世界现象,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正在成为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美国1894年超越英国成为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又过了30年的时间,美国的经济学才成为主流经济学。因此国家要强,经济学的理论必须要强,日本、印度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页。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一直主张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主流经济学,就是现在提出的中国经济学。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恢宏、最为波澜壮阔的时刻,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最好的时代。因此中国经济学建设时机已经成熟。习近平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15页。他号召“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15页。中国经济学建设应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着力推出有思想含量、有理论分量、有话语质量的中国经济学系列优秀成果。这是中国经济学建设的着力点和着重点。

2. 关于中国经济学内涵界定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经济学内涵应该是什么。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学科、研究的重点谈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概念。我个人认为,在国家层面强调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中这三个概念应该是具有同一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一个理论上的总领,是理论经济学,是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化、规律化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学是关于治国理政的系统化经济学说。当然,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都有一个服务治国理政的问题,具体可以从哲学、政治学角度来看都可以有各自学科的考虑,中国经济学只是作为中国理论组成部分。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学涉及面较广,但是对于一些专题性的经济学和应用性经济学,可以放到具体学科中去讲,例如,金融学可以称中国金融学,财政学称中国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称中国国际经济学,都有一个基于中国理论的体系和理论再造问题。

中国经济学研究什么?传统政治经济学定义显然也不适应新时代,应该与时俱进。中国经济学研究和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系统化学说,是服务于整个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学依据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统一的原则,主要揭示新中国成立70年伟大成就背后的经济学理论逻辑,系统总结和提炼改革开放40年来减贫伟大实践取得成功的经验,从经济学理论上系统回答“两大奇迹”的内在机理。中国经济学在理论上最大的本质特征或者说根本特征就是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并将此系统化形成理论学说,就是最大贡献。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形成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在经济学上的体现就是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从而解决了经济学上的世界难题。西方经济学200年来,其理论最核心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对立或者说是相互替代,有市场就不能有政府,有政府就不能有市场,多数时候是主张自由放任主义。中国经济学必须将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的学理阐释清楚,形成系统化规律化的理论学说。

3. 中国经济学如何构建。

第一,首先需要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我们要推进建设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如果研究对象无法达成共识,那么中国经济学就无法构建,因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从研究对象开始的。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对今天新时代来说已经落伍了,我认为应该要结合新的时期、新的发展背景来界定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中国理论,中国经济学研究对象可以打破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因为中国经济学是关于中国实践经验的系统化总结,因此中国经济学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化、规律化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学是关于治国理政的系统化经济学说理论。任何具有时代影响的经济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同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也一定是来自中国经济现象和中国问题的研究,这样提出的理论创新才能内嵌于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之中,也才能体现中国经济学的内在理论性与实践的指导性,中国经济学才具有世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23页。

第二,认真梳理和重点提炼中国经济学关键性概念和重要范畴。如果关键性的、标志性的概念和范畴不能达成共识,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就很难完成。中国经济学建设要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思想精华,提炼中国经济学的中国哲学基础。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有本质的不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保持延绵不中断的文明,必然体现中华文明的内在独特性、适用性和包容性,文明具有多样性和互鉴性,但是不同的文明孕育不同的理论概念和范畴。中国经济学在概念和范畴上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现在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是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二是现在我们教科书中有些概念其理论和实践是矛盾的、冲突的。比如市场经济,我们教科书中对市场经济的定义就是简单化移置西方的市场经济概念。事实上,中国构建的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明显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正是市场经济的概念定义与实践上的冲突,才导致了西方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指责,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又比如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强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现在实践操作中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理论中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也是矛盾和冲突的。还有比如,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概念等都存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矛盾。这些概念和定义都是基于西方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我们要结合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对这些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和重新界定。

第三,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可以设立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包括编写小组,分专题研究团队,国家需要设置专项经费来支持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我们要用中国理论去支撑中国故事,如果没有理论支撑,中国故事只能是纯粹的宣传,这种故事是传不开、走不远的。因此国家应该要支持中国理论的建设,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中国经济学可以有案例,有中国故事,但是最关键的是学理。没有学理的中国故事、中国案例是宣传,不是经济学理论。十年前我们说要讲好中国故事,十年后我们需要做好中国理论的建设,因此中国经济学建设的推进是应运而生的。目前,我国各大学经济学科大多数所用教材是根据西方理论编写的,甚至是直接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忽视了理论来源的本质性和时代背景,以致于出现用西方理论任意剪裁中国现实,用西方理论强制阐释中国案例,既不能解释中国现象,也不能解决中国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23页。我国当前经济学的教科书体系很不利于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因此,非常有必要推动中国经济学的教材建设,努力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出发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学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在教材编写、推广、使用上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学者、学校、出版机构等方面积极性,大家共同来做好这项工作。”(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4页。这方面,可以借鉴我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关于文学、历史点校工程的做法,当时抽调了各个领域里最权威的专家组成班子全力以赴,国家动员一切资源满足研究所需的各种条件,从而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天我们各个方面条件都比当时好得多,也更有实力做好这方面类似的工作,关键是我们要有决心做好这个事。

第四,要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需要重新调整和布局设置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科设置是指挥棒,各个大学的师资力量、学生培养和资源是按照学科设置来配置,目前具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只是16个二级学科当中的两个,要招老师,培养学生都很难。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亟须改变当前经济学的学科设置。现在教育部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设置比较紊乱,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现在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划分是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现在有6个,这样很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独立出来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建设,但是这种学科设置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碎片化,无法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家。现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6个二级学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包括教材的建设应该从学科的设置和布局上着手,对经济学学科作重新调整和布局。只有做到学科设置体系、学科建设体系和学科教学体系三位一体,我们才能做到话语、理论和教材相互支撑。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果照搬马克思《资本论》的体系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中国经济学不能完全停留在《资本论》的体系上,既要照顾传统的理论,也要创新发展。二是更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有些教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这种划分根本不应该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的理论最大的长项就是宏观,停留在微观层面上,无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也没必要构建中国经济学。因为从微观角度讲,美国、英国和中国经济学是没什么差别的,中国经济学的差异性或者中国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宏观上。所以这两个问题我们都应该要避免。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学在理论体系安排上,应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理化,纳入中国经济学进行阐释。

4. 中国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问题。

前面讲到中国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同一和互用的,因此中国经济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发展和丰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去传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我们今天看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老一辈的学者付出的努力,他们花了大量的心血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学科现在大家已经感受不到了,就是因为这个学科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体系,现在仍然停留在40年前的水平,发展不足、创新不够已成制约和束缚中国理论的重要因素。因此现在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学做出的努力就在于既要传承马克思的理论,也要把它和中国具体实践有机融合,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现在来反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被边缘化,这里有重视不够的问题,外部环境问题,但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自身是不是也有问题,比如,研究队伍力量不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等等。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中国经济学不是技术课,不是部门经济学,仍然是理论经济学。我们这么多年对经济学的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把对学生的培养简单地与就业对接。这么多年,为短期就业,强调就业对接,我们高校经济学教学走入误区,强调短平快,很多相关课程没有很好开设,导致一系列问题,一是学生无法很好理解经济学理论;二是经济学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不足,容易形成理论碎片化。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必须与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世界史配合开设,加入相关内容。西方经济学可以作为一种流派放到中国经济学教育中,对它进行介绍和评价,我们不排斥西方经济学,因为文明是多样性的,中国经济学同样既要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广泛吸收西方的文明。一个理论要长盛不衰、永恒发展,就在于它能够广泛吸收先进的文化,所以中国经济学不排斥西方经济学理论,但中国经济学不能够把西方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首先,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借鉴和吸收,但是在理论上不可能融合。中国经济学首先必须是中国理论;其次才是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方法。其中一部分要对西方经济学作流派介绍和评价。其次,我们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立场观点研究中国经济学,而不是教条主义照搬《资本论》。因为《资本论》出版已经150年了,其间世界变化很大。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任何伟大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理论,都是适应时代需要的理论。离开时代背景,理论就是乌托邦。从经济学说史发展也可以看出,从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综合,都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中国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学,成长于中国富起来时代,形成于强起来时代。同样,中国经济学建设不能离开这一伟大时代背景。如果照搬《资本论》或者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都体现不出这一伟大的时代背景,而这样构建起来的中国经济学也就毫无意义。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马克思“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正义逻辑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