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经济学教材建设

2020-12-07任保平

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范式经济学理论

任保平

教材是经济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导向作用,对教学效果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材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济学教材是我国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和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经历了引进、吸收过程之后,目前正处于融合创新的新阶段。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引进的理论消化不够,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引进的教材不完全适应于中国国情,特别是新时代的实际;二是教材体系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和经济实现了巨大发展进步,而教材体系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变革,不能满足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突出表现在:一是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是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三是中国已经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四是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现代化建设的大幕即将全面开启。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建立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相适应,经济学的教材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立足新时代的中国案例,研究新时代的中国问题,突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案例入手,与经典理论相结合,打造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经济学教材建设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强起来的时代,其主要经济特征有三个:第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即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需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些新的理论问题需要经济学教材建设给予关注,需要通过教材建设引导学生关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由过去表述的“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些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与主要矛盾变化相联系的其他问题需要经济学教材建设给予关注,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矛盾的变化。第三,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面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面对新时代基本矛盾的变化,面对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以后的现代化发展问题。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要面对新时代的经济特征,回答新时代的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的重大实践问题,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经济学人才。

2.围绕新问题。围绕着新时代的重大问题为导向进行教材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后有三个时代:“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新中国建立,中国进入“站起来”的时代,改革开放,中国进入“富起来”的时代,现在正在进入“强起来”的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总任务。根据这个总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学,必须从理论上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基本经济问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新时代重大实践问题需要,进行教材建设,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和重大历史经验教训,对学生进行大问题教育,传授学生解决新时代重大问题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新时代重大问题的能力,增强经济学新教材理论指导力和现实解释力。

3. 融入新理论。总结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发展经验,立足新时代,把党的新理论创新融入教材体系。这些新理论包括:一是融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层面的新理论。基于对新时代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而且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一系列创新。依据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经济学教材建设中,要融入发展驱动力新理论、发展战略新理论、财富新理论、共同富裕新理论。二是融入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新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方面,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目标是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在所有制理论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分配理论方面,提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由各自的生产要素市场决定。这样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份额,不只是取决于各自的投入,还要取决于各自的贡献和供求状况。这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现实体现。在教材建设中,需要把这些理论融入教材内容中。三是融入新时代经济运行层面的新理论。主要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论融入经济学教材中,过去经济学教材中的需求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长期发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为经济运行分析开拓了新境界,需要融入教材中。

4.形成新范式。中国的经济学教材建设已经走过了引进吸收的阶段,开始进入到了融合创新阶段,必须形成新范式,把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更加突出本土化。新范式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联系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推进新时代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现有的大多数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所写,并且是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为发展样板的。中国的经济学教材建设要形成新范式,就要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虽然也会用到部分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但是以中国发展问题为导向讲中国故事。二是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融合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以中国发展问题为导向讲中国故事。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融入教材内容,对经济学各学科核心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作为基本指导原则融入这些教材对学理的阐释之中。三是构建面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学教材建设范式。中国的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相应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幕已经开启,新的经济学教材新范式要面对现代化建设,要由摆脱贫困的经济学教材范式转向富裕人民的经济学教材范式,由指导经济起飞的经济学教材范式转向指导现代化的经济学教材范式转变。

5.探索新规律。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经济学教材建设更应关注进入新时代后经济发展规律研究,指导科学发展。引导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科学把握,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思路、新目标的认识。经济规律方面,引导学生学习高质量发展的规律,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高质量发展要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同时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是新时代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经济发展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在自然规律方面,要引导学生探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规律,新教材要引导学生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方面探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引导教育学生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思想,研究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社会规律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共享发展的规律,认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的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共享发展来解决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道路;建立资本与劳动的协调共赢机制;有效发挥政府调节分配和收入的功能。

6.推动新实践。我们即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学教材建设要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这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传播新知识,例如新经济的知识、网络经济的知识、与新经济相关的经济学知识。随着电子商务、智能化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以及生物制药等一系列新的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新经济”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新经济是知识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绿色型经济、共享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化经济与个性化经济等七大经济类型的集中体现。新经济以技术创新为前提,将知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科技革命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领域相融合形成新业态,最终出现形式多样的新产品。与新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产生了许多新的经济学新知识,在新起点的经济学教材建设中,要传播新知识,把这些新经济的知识纳入教材体系中。二是树立新理念。在遵循新时代客观规律基础上产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着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补齐短板;绿色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开放着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着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把创新、协调、共享、绿色、开放等新的发展理念在教材建设中树立起来。三是培养新人才,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实践的经济学人才。

猜你喜欢

范式经济学理论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