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出千年前的美
——以《越人歌》为例

2020-12-07张婷婷

北方音乐 2020年14期
关键词:蒙羞声乐意境

张婷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歌词赏析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身为《楚辞》的收录前身,越人歌本身的文学价值非常之高,其词本身也被谱成多种版本,运用范围之广可见一斑,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单单拘泥于声乐舞台,同时也将其运用到了影视插曲中。各个学派对于它的文学解读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则主要从该辞中不同阶级、民族、国界知己之间惺惺相惜的层面去分析该辞。

正文开头部分“今夕何夕”与后文诗词中的“今日何日”得以看出作者与王子同舟,心情激动到语无伦次的一个境地,甚至忘却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可见内心的激动难以控制。“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这两句则由激动的心情转为了暗淡的心情,因为这里的字面意思是:承蒙王子厚爱,这份知遇之恩让人胸中起伏不定,而作者此刻却压按耐着内心的这份躁动。最后的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里的“枝”通“知”,意指木头都知道,但君不知,表达了作者迫切地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却迫于当时条件下的多种原因无法明说,表示出深深的无奈和惋惜。在我看来,这里君并非不知,难道君不如木?只怕是迫于大环境的影响,君知,君亦不知。可见最后两句掺杂了多少情感在其中,其中的意境更是五味杂陈。许多人说是社会地位的差距,也有人说是世俗的眼光,更有人说是因为国界不同等,但我更愿意让这层意思一直朦胧下去,成一个千年的小小的谜,岂不是更有意思?

二、歌曲意境

什么是意境?其实就是通过文字、声音或图画,让人可以联想到相应的画面,以此烘托出一个环境,给人脑中形象化的一种体现称之为意境。形容一个作品是否成功,就要看作品给人想象的空间大不大,给人头脑中的留白大不大。

该曲有众多版本,有琴曲、艺术歌曲以及影视作品中的插曲版本,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众多版本中我最喜欢声乐作品的《越人歌》,古琴版本给我的感觉却十分凄凉哀婉,在我的理解上,船上的两人即使是心悦君兮君不知,这个事情也可以翻篇过去,古琴的版本带给我的就一直是一个感觉:这么明显的提醒!为何不知,为何辜负一片真心?让人在无限的纠结中听完此曲。而声乐作品与琴曲大不相同,给我的感受是:算了,不知便不知吧,总有一天你会知道,虽不甘心,但想说的话我都说了,没有过多的遗憾了。给人一种放下负担,释然的感觉。可能是渲染的色彩不同,我更喜欢声乐作品的那种的意境氛围。

我们以谭盾的《越人歌》为例,简要分析其意境所在。首先是歌曲的开头部分,一个轻松的氛围,给人的感觉是口中所唱即心中所想,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感情,此时作者心中激动,但是从曲调上却把这种激动封印了起来,让歌者唱出暗自激动的感觉,创造一种与王子闲聊的画面展现给听众们。而接下来则是要表现出作者受王子知遇之恩的心绪荡漾,因为此处是表达感谢,是一种真诚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表现得不能过。而到了最后两句是作者表白于王子,第一段是迫切地想让王子知道他的心思,这时的画面是二人面对面相对而坐,还没有那么激动。而再现部分这句“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时候已经是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极力想让对方知道“心悦君兮君不知”,到了最后一句的感觉就是:算了,不知便不知吧,我说出来了,便没什么可纠结的了,心中虽然不甘,但是没有了遗憾。

三、歌曲的艺术处理

说到歌曲的艺术处理,就要结合到谱子,肢体语言和声音的控制来对曲子进行处理。

(一)曲式结构

该曲为4/4拍,采用的是行版(Andante),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旋律线条婉转流畅。前奏部分为拟声的手法,模仿流水潺潺,营造静谧的流水上泛着一叶孤舟的情景。

A段落开头部分由铺叙的方式开始,共由四句构成,采用D徵调式,旋律悠扬,婉转动听,伴奏织体主要以分解和弦为主。以舒缓的旋律压制着作者内心的激动。A1段是A段的变化重复,转为G宫调式,伴奏织体变化为柱式和弦为主,音响效果上逐步递进,情感加强,紧接着运用琶音演奏方式慢慢过渡到B乐段。

B乐段作为此曲最出彩的高潮部分,宽广的音域、频繁跳进的旋律和更为密集的伴奏音型,与前面的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曲中人真挚热烈的内心情感显露无疑。B1音乐回落,情绪渐渐平稳,缓缓步入尾声,反复吟唱,营造出一种喃喃自语之感。这首作品不但融入了地方音乐民间曲艺音调的古诗词歌曲,还将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与之相结合,既保留了古诗词歌曲特有的古风古韵,又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

(二)演唱方法与情感表达

本曲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定义为:优美的旋律、人声的结合。因此,在演唱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并且本曲的词为有记载的最早的辞,在文学地位上也格外之高,演唱中要注意尽量还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所在。说到演唱,我们又不得不谈到古文诗歌中要注意的“辙口”的问题,这里就要提到的是中国戏曲作品演唱中要注意的“四呼十三辙”,在演唱的时候要尽量贴近戏曲的演唱方法,咬字上才能更加自然,更具有中国声乐作品的特色,结合到艺术处理上就会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我们将一首作品的情感表达比作一栋华丽的建筑,那么合理的演唱技巧就是这栋建筑的“地基”。男生和女生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声乐技巧是不同的,若是女生演唱,多是运用民族唱法进行演唱,而男生版本则是美声唱法偏多,女声柔美,男声浑厚。两种唱法各有千秋。

1.“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如果说演唱的是为女性歌手,那么我们的开头则应该着重的利用叹息法的气声的运用,在腔体上半打开的一个状态去演唱,毕竟是一个激动羞涩、搴舟中流的一个状态,肢体上表现得自然些,不要开头就“起范”让人觉得十分的做作、不自然,这一句中的“兮”字出现较多,该词为语气助词,应区别去日常说话的发音习惯,齐齿音对应十三辙中的第七辙,正确的发音方法应为:嘴唇收拢,不得向两侧咧嘴,口腔内留有空间,不可闭死。如果说是男性歌手演唱,那么前两句的对应“辙口”要求是一致的,情感运用上则要相对柔美一些,切勿过分展现了阳刚的一面,那样就直接破坏了意境,因为这毕竟是二人之舟,只有两人谈话,不必高声宣讲也不需在肢体上表现得气宇轩昂,声音以气息带上本音,保持通透即可,毕竟为泛舟于水上,渲染意境很重要。

2.“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接下来的则是要感谢王子的知遇之恩,如果是女歌手,肢体上要带着微羞与含蓄,都唱到“蒙羞披好兮”了,就不能让人感觉并未蒙羞。这时的声音上位置依旧不变,需注意的是牙关的打开,注意嘴角此时要呈上扬的状态,同时要抬起笑肌,使声音在头腔得到充分的共鸣,保证声音的通透性。与之前相同,情感上不得用妩媚状去唱,这里是蒙羞而不是害羞,一旦表达不当就变得目的不纯,使人听了十分不悦,这里要格外注意!而换成了男歌手,则需要注意的是唱出感谢王子的厚爱,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让人觉得知音知音,我音你知的感觉,虽是知遇之恩,但是声音上的感觉则不能卑微,适中即可。发音方法上男歌手则要注意利用好胸腔的共鸣,让声音呈自然的流淌状,不可有突兀的感觉,低音部分气息要托住,不要浮在表面,要使人感觉声音有“根”。

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而唱到“山有木兮木有枝”这里,在译文中“枝”就等同于“知”,这里就要表现出想让王子知的心情,而最后一句则是无奈:木知君不知,都说的这么明白了,你还不知。最后就在弱弱的气声中收尾。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枝”和“知”的咬字问题,因为都为卷舌音,所以在歌唱时会有不自主的舌部紧张,影响了音色,此时就应注意发声位置的前后一致,舌的两侧不能僵硬,舌根部不能压喉,保证声音自然地发出,同时注重这部分的歌唱性和语气感,要有表现力,既要体现出爱慕,同时也要表现出“君不知”的遗憾以及期盼让君知的渴望之情。情感上这一部分是不需要很强的情感注入去演唱的,也要为后面的再现部分留有余地。

反复部分则是再强调一遍,你如若真的不知那我就真的没办法了,唱出不甘心的感觉。但应注意的是这里要强唱,要注入浓烈的感情,但是不要呐喊状态,因为对方是王子,毕竟不在一个层面上,该注意的礼节还要注意。直到最后,所有的情感在之前的一句都已经倾泻殆尽,在结尾时则要表现得无可奈何,用微弱的气声来结束全曲。如果是男歌手唱,就要唱出这种感觉:“兄弟你为什么不懂我”的这种感觉,然后反复部分把情绪推到最高,最后一句就弱下来,体现出一种:“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没意义了”的这种感觉。在技巧上需注意的是弱声强气的处理方法,需要用气息稳稳地托住最后的一句,声音中要带着淡淡的哀伤唱完全曲,同时还要做到“声尽气存”的状态,切勿戛然而止。

四、结束语

辞曲之美,在于其意境的烘托和情感上的投入,还有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同样一首歌想要唱好,这些元素必不可少。我们拿到了一首千年前的辞曲,就是拥有了一次与千年前古人的一次对话,用我们的理解去揣摩每一个字符,反复推敲。辞曲之美需要我们通过反复的研读、反复的咀嚼、反复的学习才能真正地唱出其中的美,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去单纯地唱一首歌,反过来想想,我们只是一个载体,用我们的能力,尽量复原那千年之前的美。

猜你喜欢

蒙羞声乐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马其顿更改国名,究竟谁更“蒙羞”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兰花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房管局长“蒙羞”杀人,剑走偏锋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