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普及与雅俗共赏
——故宫博物院2008—2019年书画展览概述与思考
2020-12-07曾君
曾 君
(故宫博物院 北京 100009)
内容提要:故宫博物院2008—2019年举办的古代书画展可分为常设展和专题展两类。常设展题目确立的要点是发挥藏品优势,塑造品牌展览。专题展在策划上注重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平衡;主题阐释上重视多角度解读,以一件经典作品带动一个主题;部分展览采用阐明艺术家艺术渊源、本人艺术特点和成就、其艺术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之三段式展览结构。总体而言,书画展应以学术研究为前提,阐释方式应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在策展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古代书画材质的特殊性和文物保护相关规定,尤其要考虑文物休眠期,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举办古代书画展的战略目标是雅俗共赏,在战术操作上可以雅俗分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藏有中国古代书画碑帖文物十五万六千余件,数量多、质量高,在国内外公私收藏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宣传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故宫一直重视古代书画方面的展览。书画、铜器、瓷器是故宫文物收藏的优势,也始终是故宫展览的重点。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新形势,故宫在展览方面不断调整思路、提升水平,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一、2008—2019年故宫书画展概况
2008年故宫在武英殿设立书画馆,标志着故宫古代书画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8—2019年故宫古代书画展览主要分为两大类:常设展和专题展。常设展的展场在武英殿;专题展的展场主要在延禧宫,部分在武英殿、文华殿和午门。
2008年1月—2016年10月,武英殿连续举办了九期“历代书画展”,均是以古代书画史为脉络的常设展览,体现了故宫书画藏品优势,是一个国宝荟萃、极受欢迎的经典展览。同时,针对专业学者、大专院校学生和美术史专业爱好者,故宫书画部同仁依托科研成果,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展览[1]。常设展和专题展互相补充、彼此衬托,构成了古代书画展的基本结构。
二、故宫书画展策展思路解析
(一)常设展的确立——“历代书画展”
常设展题目确立的要点就是要发挥藏品优势,塑造品牌展览。在确定主题后,展览的难点在于古代书画展品的特殊性。古代书画的质地是非常脆弱的纸绢类,对于温湿度、光照等展出条件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根据故宫《文物藏品管理规定》,宋元书画每展出一次就需休眠至少三年。因此在展览设计上,以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分为三个单元,即晋唐宋元书画、明代书画和清代书画,选取代表性的画派和书画家作品来展示各个时期书画艺术的特点。在相同的单元结构下,制定了九期目录,既保证了展览结构的稳定性,也遵守了故宫关于书画藏品保护的规定,打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经典作品、阵容豪华的品牌展览系列。
(二)专题展的策划
1.学术性与普及性——以“兰亭特展”为中心
古代书画内涵丰富,对一幅作品的理解,涉及美术史、历史、宗教、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观众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美术史又有学科本身的学术体系,面对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如何平衡学术性与普及性是举办古代书画展览的难题。时任常务副院长的李季对书画部的要求是让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准的观众能看懂展览并有所收获。2011年在策划“兰亭特展”时,几易其稿,最后李季根据书画部的大纲总结了四个单元的名称,即“王羲之的兰亭”“唐太宗的兰亭”“乾隆皇帝的兰亭”“谁的兰亭,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成为“兰亭特展”大纲的点睛之笔。
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大纲,就要抓住重点,以故事串联,讲述最重要的知识点,使用简明扼要又平实的单元名称让观众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普及美术史知识的目的。故宫藏兰亭刻本三百余本,拥有国内最权威的兰亭版本研究专家,展览有必要展示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兰亭拓本过于专业,短时间内难以理解清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延禧宫展厅举办了“兰亭珍拓展”,分为四个单元:“游相兰亭”“丛帖中的《兰亭序》”“名目繁多的《兰亭序》”“兰亭八柱帖”。“兰亭特展”在午门展厅,“兰亭珍拓展”在延禧宫展厅,这种“分众展示”[2]的方式同时满足了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的需求。
在出版方面,考虑到学术性和普及性,故宫同时出版了大型学术图录《兰亭图典》、普及读物《兰亭的故事》和《紫禁城》专刊。开展以后三种出版物全部销售一空,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展览结束后各部门合作编纂《兰亭纪实》,详细记述了整个筹展过程,以备未来之参考。
2.展览主题的阐释——以“石渠宝笈”展为例
2015年是故宫建院九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时刻、展现藏品的丰富性和重要性,故宫决定举办以“石渠宝笈”为主题的书画展。事实证明展览效果很好,成就了一个现象级的大展,“故宫跑”成为热点话题,在书画展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览主题的选择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是否为大展、藏品的优势和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对于主题的阐释尽量做到多角度、全面的解读。故宫很多古代书画的经典作品都经《石渠宝笈》著录,反映了清宫收藏的盛况;同时,《石渠宝笈》是一套著录书,编纂方面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助于观众对于《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的理解。因此,我们把“石渠宝笈”展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展厅和延禧宫展厅展出。典藏篇分为“皇室秘赏”“重回石渠”“考订辨伪”三个单元;编纂篇分为“《石渠宝笈》藏品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版本与玺印”五个单元。
展览通过以上不同单元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文物和《石渠宝笈》著录书进行解读,涉及了辨伪和文物回流(二进宫文物)等问题,展示了故宫在文物散佚回宫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契合了建院九十周年的主题。展出期间观众为了观展排队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形成文化热点。展览成为2015年现象级书画大展,一方面是经典书画吸引了观众,另一方面是全方位的解读满足了观众的参观需求和对故宫展览的期待。
3.经典作品的运用方式——“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展”的构思
近几年来,观众对书画展的喜爱程度不断升级,古代书画成为文化展示的热点。全国各地博物馆对经典作品的需求量大,向故宫借展多。故宫一贯的原则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古代书画的保护与利用,并且在国内众多书画展中凸显出来,做出既专业又有新意、能够吸引普通观众的书画展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时任故宫常务副院长的王亚民提出以经典作品带动一个主题的策展思路,得到了大家赞同。
2017年故宫在午门展厅举办“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以时代为序,展示青绿山水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特点。故宫午门有正楼、东雁翅楼和西雁翅楼三个展厅。该展览亮点在于把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放在午门正楼中央位置突出展示。展场宽敞,展览主题突出,既便于疏导观众排队,也不影响其他观众在东、西雁翅楼观看其他单元的展品,为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都提供了较好的观展环境。一个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经典作品带动了一个专业美术史展览的观展高潮,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展案例。
4.三段式——名家书画展的基本要求
美术史上的书画巨匠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们的作品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度,对于我们当代人学习经典、探寻艺术的真谛具有启迪和垂范的作用。故宫书画展中有相当一部分以一位名家为主题,例如2017年在武英殿举办的“赵孟頫书画特展”、2018年在文华殿举办的“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以下简称“铁笔生花展”)等。
“赵孟頫书画特展”分为“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四个单元。“铁笔生花展”也分四个单元,分别从“吴昌硕的艺术渊源”“大写意绘画风格”“艺术交往与传承”以及“书法篆刻”角度展示。
故宫书画部对筹展组的要求是一定要把书画家的艺术讲清楚,即艺术的渊源、本人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及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每个展览根据实际情况虽在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在要求上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同时,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展示书画家的“朋友圈”;如果展线充足,对其作品作伪情况也有所涉及,展示故宫专家在鉴定方面的学术传统和优势。
艺术渊源、艺术成就和艺术影响这三部分内容必须以前期的资料搜集和研究为基础,每个展览大纲都经过专家论证会的研讨和打磨后再进一步深化,确保展览的学术水准和质量。三段式是部门对每个筹展组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国内外借展的展览大纲也建议作此要求。例如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在2019年举办了“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故宫也建议以三段式的基本框架进行借展工作并帮助策展。这样的架构既拓展了借展思路,也更具专业性和学术性,受到很好的观众反响,并得到同行的认可。
三、关于书画展策展的思考
1.学术研究是前提
2008—2019年,书画部在故宫院内和协助境内外博物馆举办了几十个古代书画展,根据故宫的要求和形势变化,适应观众日益增多的书画展观展需求。在策展方面不断总结经验,运用多方面手段,使书画展更贴近观众,为更多观众提供文化滋养。如配套出版学术图录、普及读物和学术期刊;灌制录音讲解器;为志愿者讲解展览,再由志愿者为观众服务讲解;宣教部门配合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筹展组成员举办专题讲座;在故宫官网同期推出网上展览;官方微博、微信及时跟进,展览开幕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便于观众前期对展览有初步的了解和兴趣。部分展览如武英殿“历代书画展”九期还配有电子触摸屏,观众可以看到高清影像。开展后,有些展览还配有随展的文创店,观众观展之后可以“把展览带回家”。种种推广手段都要依靠展览内容策划的支撑,以内容为王。展览既要从形式上给观众沉浸式体验,也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为基础。作为专业部门,学术研究是前提,从哪个角度去阐释则没有一定之规。学术研究做到位,是所有展览成功的前提条件。
近些年,故宫书画部为配合展览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3],精心准备的研讨会主题既为展览提供了学术支撑,也是对展览的推广,成为与展览匹配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2.充分考虑展出条件
在策展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古代书画材质的特殊性和文物保护尤其是文物休眠期的相关规定,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策展组要充分考察展场条件,如是否为古建筑、展柜条件、温湿度、照度、病虫害危险等,要因地制宜选择展品和策划展览内容。
展柜的各项指标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书画展的展柜一定要重视背板的材质,需要有一定的吸水性。若用钢板之类的材料,在温度变化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冷凝水,使书画文物受潮。如果在古建筑展厅内展览,对温湿度的调控还要考虑其对古建筑的影响,应选择合适季节在古建内办展。一般来说,冬季空气干燥、夏季湿度大,都不适合在古建内展出,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温湿度调控难度大,不容易达到展出的温湿度标准;另一方面,如果温湿度达标,又会对古建易造成损害。比如,展览若在夏季,展厅内温度为20℃左右,古建外面太阳直晒在40℃以上,很可能会在天花板形成冷凝水,使古建天花板发霉,且霉变很难根除,危害极大。因此,季节的选择是重要一环。在保护书画文物的同时,也务必保护古建筑。在病虫害方面,南北方有差异,尤其对南方的白蚁,应在展出前设计防治的预案。对于古建筑展厅,应定期消杀、整体熏蒸,确保没有虫害。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的经验也非常重要,策展人对展览条件的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包括消防、安防,并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确保安全。
3.普及和通俗要引导而非迎合
故宫举办古代书画展的战略目标是雅俗共赏,战术操作上可以雅俗分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美术史是一门学科,古代书画是文物,应存有敬畏之心,策展人应是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专家学者。举办古代书画展的目的是普及美术史教育,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对普通观众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迎合观众。费门·提尔顿(Free⁃man Tilden)在《诠释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书中提出诠释的六项原则,其中之一是“诠释的主要目的不是教导,而是启发”[4]。反观有的展览用特别珍贵的古代花鸟画只是告诉观众这是什么花、开在什么季节,不但内容过于简单,也没有找准古代书画展作为艺术展的定位。藏有古代艺术品的博物馆与普及生物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定位完全不同。然而国内有的博物馆向故宫借展珍贵的古代山水画,只为说明画的是哪些名山大川。在展示内容方面,目前以“为人民服务”的名义,举办一些通俗甚至恶俗的展览是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古代书画非常脆弱,能保存流传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一定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展示,由专业人员策划,对观众加以引导,否则就辜负了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兰亭特展”展览大纲论证会上,中央美术学院尹吉男教授曾说:“要让观众踮着脚尖能够到,就像谈恋爱一样……”他对展览学术定位的论述十分形象。如果一个展览所呈现的内容让观众都认为不专业,对于美术史的发展、对于艺术的理解没有收获,即使有再多的观众观展,也不能定义为一个成功的展览。守住学术底线是每一个书画策展人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
四、未来书画展览趋势思考
上述书画展都由书画部策划并在紫禁城内举办,是在书画部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取得的成果。除此以外,十多年来,故宫与国内外博物馆合作举办了非常多的展览,大部分展览都有古代书画的参与,也不乏特别精良的书画专题展,其中澳门艺术博物馆的系列展览表现得最为突出。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合作时间最长,从1999年至2019年从未间断,共举办了28个展览,其中7个是书画专题展(2008—2019年有4个书画专题展)。展览持续时间长,展览数量多,多数展览都配套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取得了很好的反响。除澳门外,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和展览的重镇还有多处,国外如美国、日本,国内如台湾、香港。此外,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江苏苏州博物馆等也举办了很多专业性强、社会效益好且具有轰动效应的精品书画展。整体来讲,十年多来,国内外书画专题展呈现出如火如荼、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参观博物馆的热潮中,书画展的表现也非常亮眼。
总结过去是为了将来做得更好。各博物馆都要立足自身实际,根据藏品情况、经费支持、研究基础等确定不同的展陈方向。故宫也一样,应发挥自身优势,策划更能促进学术发展、更吸引观众的书画展。
故宫的古代书画藏品丰富,可以举办的展览类型也比较多。以下几个方向的展览是可以预期的。一是举办美术史脉络的历代书画展、断代美术史展、地域美术史展,山水、人物、花鸟展仍然是故宫的优势。二是举办书画辨伪展。在学术研究方面,故宫有几代老专家积累的研究成果,在书画辨伪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甚至在库房保管方面真赝品都早已分区保管,把这些鉴定的成果呈现出来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有些高校美术史的硕博士学位论文虽洋洋洒洒几万字,但却建构在赝品基础上,一方面是因为鉴赏原作不多,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不够。因此,博物馆应发挥藏品和研究藏品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展览以促进学术研究。三是举办明清宫廷书画展。这一方面的展览一直是故宫的特色和优势。四是举办书画家个案研究展和画派、书法流派、书体展,做深做透,推动学术研究。五是选取观众熟悉的主题,策划一些专业基础上的普及展,采用沉浸式、体验感强的展览形式,吸引更多观众来欣赏古代书画。以上无论哪个方向的展览,学术研究都是前提,雅俗共赏是战略目标,在平衡学术性与普及性方面,博物馆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1]如2008年“清代四僧绘画展”“小中现大——清代王翚小品山水画展”“清代雍正皇帝行乐图特展”,2009年“蓬莱宿约——故宫藏黄易小蓬莱阁汉魏碑刻特展”,2010年“珍秘翰墨——清宫藏善本碑帖展”,2011年“兰亭特展”“兰亭珍拓展”“明代花鸟画特展”,2012年“精致之美——明清折扇画特展”,2013年“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高其佩指画展”,2014年“欧斋墨缘——故宫藏萧山朱氏碑帖特展”“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2015年“石渠宝笈(典藏篇)——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特展”“石渠宝笈(编纂篇)——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特展”,2016年“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菊香晚艳——故宫博物院藏菊花题材文物特展,2017年“新理异态——明末清初五家书画展”“四僧书画特展”“赵孟頫书画特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2018年“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2019年“几暇怡情——乾隆朝君臣书画特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等等。
[2]学界对此有不同称呼,如“二重陈列”“双分思想”“二部陈列”等。
[3]如2009年“黄易与金石学研讨会”、2010年“‘清宫藏善本碑帖特展’学术讨论会”、2011年“兰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赵孟頫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千里江山和青绿山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四王’暨清前期书画学术研讨会”等。
[4]Freeman Tilden.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North Caroli⁃na: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