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慈善新闻报道的创新
——以温州慈善好新闻作品为例

2020-12-07陈大柿

传媒评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受助者温州人温州

文_陈大柿

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以关注弱势群体、倡导现代慈善理念为主题的慈善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成为当今媒体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州市慈善总会自2011年推出慈善新闻奖的评选活动以来,一批优秀的获奖作品充满着美好感人的气息和色彩,在引导公众树立开阔深远的慈善理念、倡导现代慈善文化、推动大众参与慈善事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深化慈善新闻报道 聚焦大爱精神

慈善新闻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救苦救难、唤起同情、扶贫济困方面的报道,而应该逐步向慈善人物的内心感受、维护受助者的自律尊严这方面不断地深化。

温州日报记者采写的《5天649万元 一座城市的守望相助》,报道了瑞安王芙蓉一家被烧伤,短短5天,收到了捐款650万元。这是温州慈善有史以来,单笔捐助一个家庭最大的一笔款项。记者在写作当中,跳出了以悲苦来博同情的套路,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做慈善报道,让受助者在整个过程当中充满希望,同时也感受到全社会更多的阳光。这5天,对于王芙蓉一家人收到的爱心、支持、鼓励,记者将很多感人的细节拎出来,将温州人的大爱精神融入到每一个小故事当中,写成了这篇报道。报道跳出了普通社会新闻的视角,聚焦慈善和大爱,写出了意义和高度。

注重平等对话 维护受助者尊严

慈善新闻报道不只关注扶贫济困,还注重挖掘新闻背后的人物,注重与受助对象的平等并取得他们的信任,维护受助者的自律和尊严。

温州日报记者采写的《温暖之州的十年守护》就是一篇典型的报道。报道讲述了10年前,李学生在金温铁路上为救孩子纵身一跃,感动温州城。10年来,在温州人的照顾下,他的父亲健康平安,他的女儿成长为青春靓丽的大学生。该作品抓住英雄李学生牺牲1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通过寻访众多的与李学生的女儿李敏有过交集的人,深入挖掘英雄女儿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以真实感人的事例,讲述了温州人十年如一日地关爱和守护一位英雄遗孤的故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温州构筑崇善向德好人社会的城市个性。

这是一篇用爱心和善意采写的新闻。报道慈善新闻,要尽量避免打扰被帮助对象,减少对采访对象的心理伤害。但新闻本身又要求深入挖掘更详实的资料。在这篇报道里,作者运用心理学专长,将外围采访与主要人物的采访相结合,用女孩的内心独白串起整个故事,点面相互印证,时空切换自如,通过女孩的心路历程,看到了一座城市十年岁月爱心的汇聚和润物无声的温情。

慈善新闻要多关注平民善举

自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宣布把自己的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给名下的基金会,盖茨“裸捐”一时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和公众热议的焦点。但我们认为,把报道的视角放低,选择平凡的慈善行为进行报道,能够让慈善的范围拓宽,更有益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2015年4月29日晚上,一场特殊的仪式在苍南举行。苍南公务员林继排和夫人徐海翔捐款100万元成立道德建设基金,用于鼓励善行义举,扶危助困。一时间,林继排夫妇“高调”行善的举动,有人鼓掌,也有人质疑。但他们却一再力排众议,多次对社会公益施以援手。温州交通广播记者采访了林继排、徐海翔夫妇,报道了百万捐款背后的故事,还采访了一些群众以及行业协会对夫妻俩捐款的看法,制作了一期广播专访节目《慈善在路上——对话百万捐款者林继排夫妇》。这期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林继排夫妇并不是大款或是什么成功的企业家,所以他做出的善举更能打动人心,更具有新闻价值。

搭建平台提供更多帮助

我们始终认为,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是媒体应该高举的两面大旗。慈善新闻报道更应该借助媒体优势牵线搭桥,为捐助双方提供一个平台。“心动不如行动”,媒体的行动会使捐助人更快地找到合适的救助对象,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所需的救助。

2013年12月11日,温州交通广播《你好出租车》栏目接到听众求助电话,12月2日,驾驶浙CT2188出租车的夜班司机张兵兵的家里发生了火灾,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被送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3人高额的医药费压得张师傅喘不过气,希望得到帮助。交通广播记者立即前往医院了解情况,并组织“让爱传递-1039一元钱爱心互助基金全城募捐活动”。在当天活动现场,交通广播的主持人、记者、温州广电市民义工团的义工们现场呼吁爱心募捐。从9点到17点,连续8小时的现场直播,为张兵兵师傅一家共募集善款136091.5元。这次善举不仅帮助了张兵兵师傅一家,同时也让爱心传递,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近年来,很多媒体都积极参与慈善助学、助医、助困等活动,不仅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救助,还彰显了社会良知,提高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倡导符合时代精神的慈善文化

2015年5月,从“朋友圈”发布救助微信后,短短几天时间,不幸被严重烧伤的瑞安王芙蓉一家4口,收到的爱心款就超过650万元。这是温州迄今为止捐给个人的最大一笔社会捐款。很多人对今后这笔巨额善款的使用和监管提出了看法。围绕这一事件,温州新闻广播的记者第一时间展开采访,同时从官方慈善团体、社会慈善团体、个人以及网络平台等多角度切入,采写成了一篇新闻评论《网络慈善:规范才有力量》。

在温州这座“大爱之城”,如今网络渐成民间慈善阵地。网络慈善究竟如何走出“灰色地带”,让网络与慈善比翼齐飞?作者及时准确捕捉到这一社会热点,鲜明地亮出观点:互联网正在深度改变着慈善公益,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也要防止网络慈善这匹野马跑偏,应该给它拴上法治和监督的缰绳,只有规范才能让网络慈善更有力量。在写该评论时,作者注重少说大话套话,采用平实、通俗、新鲜活泼的文字评论,展示温州人的爱,温州人的敢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评论的播出时间是2015年6月15日,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开始施行,这部法律中就对网络慈善行为给出了规矩。这一情况也显现了记者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职业敏感性。

猜你喜欢

受助者温州人温州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手工艺·温州发绣
如何看待之“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鹿城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