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客家音乐海外传播探索

2020-12-07邓育文嘉应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客家人山歌音乐

邓育文 (嘉应学院)

一、客家音乐海外传播概况

(一)海外客家音乐分布状况

客家音乐伴随着客家人不断迁徙海外而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客家后裔已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海外客家人的分布状况来看,客家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属社团多达数百个,按有关客属机构2011年非正式保守统计,合计客属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就已达到1800余万。其中香港约125万客家人、澳门约10万客家人、台湾约465万客家人、五大洲80多个国家约1200万客家人。

(二)海外客家音乐传播概况

据有关资料,客家音乐发源于我国古时候的中原音乐。因为中原汉民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迁徙,随之便将中原音乐带到了江西、广东以及福建等多个地区,经过和当地本土音乐的有机结合,便逐渐产生了极具艺术特色的客家音乐文化。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深远的中国汉族民系。毋庸置疑,伴随着客家人的足迹,从古到今,客家音乐在这些地区自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传播。如:马来西亚的客家人约1792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建造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庙宇有中式传统戏台,含有汉剧图案作为庙宇的装饰,可见,当时的客家人就已将汉剧传播到马来西亚槟城。

客家音乐在传播海内外过程中,一方面保留了我国中原音乐文化主流特征。从世界客属联谊大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海外客家音乐表演来看,其音调、旋法皆来自中国本土客家音乐,其表演形式上几乎没变化。

另一方面,客家音乐受到客家人居住地本土音乐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在音调、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其旋律还保持五声调式。笔者2002年偶然的机会,与第一次到中国大陆寻根问祖的台湾旅美作曲家陈建中博士相遇与广东梅州,2017年陈建中博士携其夫人(医学博士)重回大陆时,送了三集《客语圣歌集》和一些音像资料给我,陈博士说明:其中有一些客语圣歌直接采用广东客家汉乐音调改编。而更多的是客家音乐曲调、韵味方面已明显淡化。总的来说,客家音乐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吸收、融合了海外所在地的音乐文化。

由此可见,中国大陆的客家音乐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积淀,形成了其最具独特艺术魅力的客家山歌、竹板歌、广东汉乐等等,并通过各个时期客家先民散及全球而自然传播到海外各地,形成了反映当地客家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海外客家音乐。以前的大陆客家人与海外亲人远隔重洋,客家音乐的交流活动受到很大限制,而今随着世界交通、信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给新时代客家音乐的海外传播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应如何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呢?

二、新时代客家音乐海外传播探索

(一)打造传播平台

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及发展机遇,特别是要把握好国家政策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主动、大力向海外传播客家音乐。华南地区最高音乐学府——星海音乐学院为首的音乐界正在抢抓“广东机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岭南音乐,客家音乐作为岭南三大乐种,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绝佳契机向海外传播。当地政府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与海外客家华人将其所在政府加强沟通联系,组织大陆客家人与海外客家人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以及节庆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搭建新时代客家音乐的海外传播互动长效平台。各地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文化旅游政策,通过“送戏下乡”、“景区表演”的活动形式,让一些专业的客家音乐剧团深入基层和客家特色旅游景区举办文艺汇演活动,让来大陆观光旅游的广大客家华侨更直观地感受到客家音乐的艺术魅力。

同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政府可兼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把客家音乐文化资源的发展搭上经济建设的快车。扶持成立专业化的团队做好客家汉乐等多种客家音乐资源的归纳整理工作,在保留客家音乐文化神髓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市场调查,站在普通大众的审美角度展开合理的客家音乐艺术创新,从而有效扩大客家音乐文化在众多音乐形式中的知名度,打造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客家音乐形式。各客家地区政府可以对客家音乐的发展进行大力宣传,制作一些相关的客家音乐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客家乐器或是客家音像资料,供广大海外华人听赏感受,进一步推动客家音乐的海外传播。

另一方面则是将客家歌曲、舞蹈以音乐演唱或视频表演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如:新编大型广东汉剧《李坚真》,剧目以现代汉剧手法诠释客家地区红色政权建设的重大历史题材,展示的是中国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该剧的音乐以广东汉剧传统板腔为主,辅以广东汉剧小调和客家山歌的经典旋律;舞台充满客家山区的风情特色。又如:福建龙岩市的著名作曲家兰茂林先生便对客家传统的《采茶灯》进行了优化创新,编排出了一种独特新颖的爵士乐版本,让《采茶灯》多次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大舞台。许多海外客家人或海外华人就因为这一简单而动人的客家音乐曲调,深深地爱上了客家音乐文化,甚至开始学习其唱法。

(二)院团对外交流

可与世界各艺术院校、客属艺术团体加强联系、开展交流,形成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大力挖掘培养客家音乐传播人才,建立客家音乐海外传播合作平台,打造客家音乐海外传播品牌。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及《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中“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的要求,在客家地区的各类学校,以多样化形式开展客家音乐的传播教学。客家地区的艺术院校,应该聘请当地的一些客家音乐的传承人,定期举办客家音乐文化讲座,对学生们进行熏陶,加深他们对该艺术形式的了解。将客家音乐文化设置为一门课程,或兴趣班,在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基础上,实现客家音乐文化资源在本地的普及发展。如:广东省星海音乐学院,便把客家音乐列入了教学大纲之中,又如:广东省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把客家山歌列入了人才培养计划,最早先于1993年聘请“客家山歌王”张振坤到该校教授客家山歌、后来长期聘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汤明哲等山歌大师担任客家山歌课的教授,在该校成立客家山歌班,定期举办客家山歌大赛,带领客家山歌班的学生外出交流。

艺术团体方面,应该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主动拓展思路,走出国门,与世界客属团体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动传播客家音乐。我国广东梅州市的客家山歌传承研究院、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等可在政府的主导之下,与世界客属团体开展合作,向海外客家地区传播客家音乐文化的内涵文化及艺术魅力。

(三)校企合作传播

在客家音乐海外互动交流方面,充分利用、发挥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政策,建立校企合作传播项目。客家地区的学校、企业应利用客家地区各级政府的客家音乐传播政策及搭建的各种平台,与海外客属地区的学校、企业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开展客家音乐交流传播项目,举行海内外范围的客家音乐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大力传播客家音乐。

结 语

文化是每个民族身份的象征。向海外传播优秀客家音乐文化,让历尽千年、古老而恒新的客家音乐海外传播事业继往开来、成效卓远,更好地夯实我国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影响力,是新时代赋予全世界客家音乐文化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客家人山歌音乐
山歌还要妹起头
客家人
山歌
苗山歌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