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
2020-12-07陆春岐
陆春岐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000)
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
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阵地,提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新媒体是科技化、信息化的产物,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和动力。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新媒体在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和传播带来新兴机遇的同时,也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面临挑战。青年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也作为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人群,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的放矢地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解决路径,不仅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并能通过实践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把握,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各高校面临的新的挑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也在随之发生改变,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是高校肩负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发展的工程师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关乎着未来社会的安全和发展。
(一)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日趋增强,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全世界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让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更多优秀的文化、制度。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对教育也产生了影响,社会公众面临着各种好坏不一的价值选择,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误解和困惑。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同信仰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区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网络媒体可以快速传播、广泛覆盖。因此,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从经济社会到人们的意识形态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各种思想潮流的迅速传播,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除了一些正面的冲击,一些负面的冲击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步步的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扰乱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影响
2018年,我国GDP排名位居世界第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的重新分化。新的社会阶层代表着创新、竞争、挑战,也刺激着其他阶层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机遇和资源的不同也导致了行业和城乡的差距,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2019年,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良性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四)片面的自我认识
当代大学生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面对的潜在威胁知之甚少,对世界形势也缺少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只能看到表面的和平环境,而忽略了隐藏起来的不安全因素。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
(一)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
在这个信息横飞的时代,新媒体使得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了重大影响,高校要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新媒体的特点,根据新媒体的优势,将QQ、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到意识形态的宣传中去,有效的在高校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这些媒体给所有人提供了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渠道,在新媒体社会,任何人都有发言权、话语权。例如微博上形式多样的新闻、微信推送的各类消息,所有人都可以表达出自己对事情的想法,对事件进行评论和交流,一个事件发生后可能只需要几秒就可以在社会上传播开,公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时事新闻和国家发生的重大要闻。3月30日四川省凉山森林大火中30名消防员不幸牺牲,这条消息占据微博热搜好几天,一时间所有人都评论向英雄致敬,事情发生之后,多地消防收到神秘外卖,留言让人泪目:愿安全归来、希望平安、感谢守护等,新媒体可以传递正能量和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强国”是宣传部指定的学习平台,此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国家要闻、新思想等,也包括各类经济、科技、文化、党史等学习视频,高校需要利用此平台,不仅仅是党员同志需要学习此平台,普通大学生也需要参与学习,我们要把握好新媒体这个重要途径,使之更好的为意识形态工作服务,发挥好传播作用。
(二)优化畅通传统话语渠道
在互联网未流行之前,高校主要通过纸质刊物、电视新闻、思想政治课等方式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然而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这些传统的话语媒体也是同样的重要,高校需发挥好它的作用,把意识形态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虽然传统的媒介时效性比较低,但是经过权威核实真实性比较高。传统的媒介有着非常严密的一套工作体系,经过各个部门层层把关审核,关注事实和质量,更能获得公众的信赖也有着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而思政课依旧是当前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了解教材并加深对教材的研究,把课本上的内容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语言,完善话语体系需要思政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吸引力。思政教师应该尽一切努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解释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意识到他们肩上负担的重大责任,自觉承担“国防”事业,对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优化传统话语体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地位。
(三)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德施教和依法施教相结合
一是牢固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性。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全媒体时代的各种社会思潮,在对比中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二是把意识形态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速推进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在学懂弄通悟透做实上下功夫,使学生真正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三是开创“微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微引领”“微学习”“微生活”“微服务”“微成长”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德治和法治教育,对各民族学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引导学生形成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四是组建优秀教师团队。选聘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提升教师团队的政治素质和媒介素质,不断拓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提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培养时代新人的理解高度,挖掘对全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认识深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和监管
高校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其话语的权威性和感染力,影响到周围大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引导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为青年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正确的组织方向。针对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状态,加大力度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管,用科学原理武装头脑。网络意见领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凭借其高水平的专业判断,准确把握事态的发展结果,给予青年大学生积极明确的信息指导,减少各类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扩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此外,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文化传播发展的新变化,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与舆论安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新媒体的监管力度,建立网络安全防控与应急平台,严格监管各类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在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传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监管,同时也要增强校园网络的预见性,通过预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以及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做到对非主流文化防患于未然,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战斗力。
三、结束语
本文探讨的是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问题是当今世界形势下思政教育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提出影响因素,给出对策的方式来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借助本文的研究,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上提出可供参考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