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非语言沟通探析

2020-12-07石宗珍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生师生

石宗珍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时代进步,社会的各方各面发挥着巨大的改变,语言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沟通的意义越来越大。然而,传统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大多数人,甚至教师仍然认为课堂教学中应以语言沟通为主,从而忽视了非语言教学的特殊价值。其实,非语言沟通在师生的沟通中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师范生中的师生交流,非语言沟通应该是一个必要的存在,需要由师范生不断传承。那么,非语言沟通需要我们下足功夫,认真探析。

一、师生间非语言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问题

首先,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总是很严肃,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有偶尔会露出一个微笑,在师范类高校中也是同样的情况,教师甚至与学生没有交流,只是单纯的讲课。然而,如果在课堂当中教师的表情总是十分严肃,就会影响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会感到无趣,甚至放弃听课,进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严重影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作为一个师范生也没有办法从自己的教师身上学到教学的方法。其次,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通常是站在讲台上面,即使走到讲台下面,目光一般也是在黑板或者是书本上,基本上没有给学生与自己眼神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好像也忽略了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即使教师有时和学生的目光对到了一起,也仅仅是就是注视两秒钟,并没有通过眼神带领学生跟上自己的节奏。

(二)学生的问题

第一,注意力不集中。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会比较集中,会认真的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认真做笔记,然而,大约20 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回分散。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讲些课外知识,或者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其实,一个眼神可以传递许许多多的信息:或提示、或赞赏、或鼓励、或警示……第二,学生对自己所选的师范类院校,师范类专业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没有达到一种热爱的程度。师范类高校中的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可能也要做一名人民教师,在课堂从并没有主动选择从教师身上学习相关经验,从而运用到自己之后的教学工作当中。

二、师生间非语言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非语言沟通在教师方面的确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够强,在教学过程当中,一个教师的授课能力十分重要。然而,现在部分师范学校更加重视教师的学历从而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些教师虽然教学能力不错却因为学历不高而失去了当教师的机会,相反,有些教师独占学历优势,即使教学专业技能不是很强,也顺利当上了老师,久而久之,师范生在本应该学习到许多教学本领以及相关教学知识的师范类院校却没有所得。由于部分教师没有专业技能的本领,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当中就出现了种种问题,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部分教师不够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没有把优秀教师当成自己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倦怠忽略了对师范生非语言沟通技能的示范及指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教师对师范生这一主体的认识不够,导致沟通出现瓶颈。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通过相关的研究总结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的师范专业并不喜欢,对学习没有一个主动积极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存在消极心理,对学习成绩不管不顾,间接放弃,自然,这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激情,更不用谈和老师之间的非语言沟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在很多时候缺乏与老师的积极配合,自己不努力光靠老师很难实现师生非语言沟通的成功。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非语言沟通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师的工作地点,第一,应该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给教师一个满意,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教师的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在管理上多偏向对学生想法的关心,切实的关心,换位思考的关心,而不是以一种强制性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强行要求,硬性实施。当代学生心理情况复杂,很多想法学生不会主动说出来,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积极调整学生的心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在进行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一些实践课。作为师范类高校,面对一批将来要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实践课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当中适量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实践课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带给教师一种成就感上的满足,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好由此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组织师生集体活动。学校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学生和教师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不仅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也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接触,给对方了解彼此间的机会,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进行师生间的交流。

(二)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应用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相信,教师认为学生的头脑是更加灵活的,学生的表现是更加优秀的,自己所教的师范生将来会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当中将这种想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后,可能就会表现更加优秀,努力将自己发展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期望效应是经过多次实验,多种研究总结发现得来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上有着明显的效果。在人的所有情绪中,人们最喜欢的就是他人对自己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够好,从而将这种意识转化成态度,教师就会通过和学生之间的非语言沟通将这种态度带给学生,学生在感受到这种态度后就会产生消极心理,从而真的变的不太优秀,这是一种十分严重,十分危险的事情。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进步,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要顺应教学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不断创新,采用最好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采用最新的方式对师范生进行培养。最后,提高课堂管理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高校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授课,也对学生有一定的管理义务以及管理权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耐心和细心,可以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更好的学习,生活。

(三)学生方面

学生首先对自己要有明确的定位,自己好好想想这几类问题,例如如何看待自己所选择的师范类专业?是否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教师职业规划?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感到迷茫?让学生本人积极与教师沟通,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对自己之后是否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确定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之间的非语言沟通提起重视,学生自身也要积极配合,时刻鼓励激励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学习,自己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下成长,逐渐向一名合格的教师靠拢。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特别注重与学生之间的非语言沟通,尤其是在师范生的课堂当中,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情绪以及心理状况,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更好地帮助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一种向往,可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师生间的非语言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体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而,使得高校培养出更多合格且优秀的师范生。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生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麻辣师生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