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学智慧课堂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0-12-07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学创设意识

作为一名高校人文素质教研室的普通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把一成不变的程序化的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本文从国学智慧课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起,重点提出了几点比较可行的措施,期待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推行和实践。

一、不拘泥于教和学的特定形式,在教中学,学中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人的各种能力培养中,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它是各种能力的先导站。

从古至今,“教学相长”都是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教师的“教”要摒弃一成不变的灌输,学生的“学”也要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打造一个双边的互动过程。学生的经验、认知会和老师的思想、观点碰撞出火花,一个好的国学智慧课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独特新鲜的观点,通过不断的交流、磨合,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双方身份的互换中,教师的思想经过学生的新知识的输入后重新整合,升华为新的认知。而对于那些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成熟和有待于商榷见解的学生,务实求学的美好品质一定能够受益终生。所以,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各种问题的不断解决,通过师生角色的不断转换,教学目的便有了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实现,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或是考核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的活动情境越多,他们的表现就越多,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更多的问题也会在实际活动中逐渐显现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随之培养起来。如每学期我们国学智慧课都会安排课前五分钟的当众表达,要求学生从稿件的准备到台风的训练养成,乃至上台表达的眼神、姿态等都做了具体指点和要求,通过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评,增强了他们的判断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另外根据课业内容不同,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作业交流、展评。通过课堂问题辨析、小组合作进行实践等形式进行教学考核,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创设情境,如在讲到白居易《长恨歌》时,联系《长恨歌》《杨贵妃传奇》等影视剧展开讨论,结合诗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或讨厌的历史人物,大家各抒己见,并引发争论,在争论中加深对诗作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这种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行不停地设定和优化,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同时,非常有效地达到了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在当众表达和交流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众表达和交流在国学智慧的学习之间相当于鱼和水的关系。想要课堂上的浑然天成流畅自然,关键在于让学生大胆表达。课堂就是学生思维与表达自由想法的天空和阵地,自由地思考,大胆地表达,新旧思想不断地交锋和碰撞,才会有思考和精神上的独立,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有创新的见解。

如果在国学智慧课上,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表达因为畅所欲言而发展到最佳境界,才会引发教育的各种联想,以“表达”为中心的课堂,通过让学生大胆说话、自由写作,而不是拘泥、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固定化,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阐释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一个多元化的课堂。在以表达为中心的生成中,特别要注意学生要学会“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在学会“表达自己的智慧”的同时,也要学会“智慧地表达”。如此,在智慧中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国学智慧课程的一名教师,应该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国学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让学生“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勇敢地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成为体魄强健、性格豁达、健康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国学创设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