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家庭教育模式品鉴

2020-12-07李怡茗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孩子发展教育

李怡茗

(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一、引言

“教育”一词在报告中多次出现,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于学生基础性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增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曾经的中国式家庭关系正在慢慢转向民主、平等和能力的培养,而不再只单方面注重学习和智力,虽然目前关于调查研究东西方教育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是相对都是对比西方教育的先进之处和优点来分析中国教育模式的问题,没有提及过西方教育模式下的不足之处,也没有涉及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可取之处,这些研究相对有些片面。现代社会和新一代父母逐渐重视到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父母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开始持有非常系统、复杂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以及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本文将针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两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意见。

二、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家庭是儿童最初人际关系接触和产生的环境,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可以说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的教育有密切关联。它能够延伸到一个人的全部,表现在其长大成人后遇到问题时所作出的反应、接人待物时的态度、对社会乃至世界所抱有的看法。

不管在哪个国家,有着何种思维方式,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都是一样的,每个孩子正常发展的基础就是家庭教育,促使后代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人格并为其成长奠定的教育基础。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家庭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父母日常交流和生活中的言行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其次父母对生活、工作、学习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持续性和阶段性的。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与家庭环境相统一的素质和品质,伴随着父母的陪伴和教导,逐渐养成了与父母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庭教育所带来的正向的影响可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决定了他们日后发展的走向;负向的影响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中形成极端的性格,不利于为人处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教育的贡献度极大,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新一代年轻父母的受知识教育程度也大大提高,对孩子的教育也更科学合理。本文将在接下来的部分探究中国家庭教育的优缺点,西方家庭教育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学习超前的家庭教育理念,整合教育的方式,使得孩子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保证孩子在幼年健康成长,在青春期拥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在成年后能够维持家庭幸福,从而到达家庭教育的目的,实现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

三、中国家庭的教育模式

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又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入人心,孩子自小便知道并模仿孔融让梨,想要光宗耀祖,并且我国自古有着“先人后己”“大我”的奉献精神,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长也必然伴随特定的文化观念,由此重感情、重精神、担责任的中国儿童便在这样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下诞生。

在中国式教育下中国子女都秉持着强大的责任心和孝心,在父母的细心陪伴和关爱下,呵护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懂得珍惜和疼爱自己的长辈,故父母在不远游是很多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座右铭,重家庭、爱亲人,不管去哪里心中都会记挂这父母,除了自小的教导当然也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日夜沁润。

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强大的民族精神之所以代代传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退缩,坚奉自强不息,也正是因为中国式的家庭教育理念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以及祖祖辈辈的谆谆教导。幼时起,我们便学习背诵《唐诗三百首》《论语》《千家诗》等,将书中的典故、道理铭记于心,家大国才大,有国才有家,致使我们的精神和血液代代流淌着一种无法言语的力量和强大,让我们不服输、不言弃。

中国家庭教育自然也存在些许弊端。首先,中国式教育太过于重视结果,缺少了理性教育。由于不注重过程对错,仅凭结果责怪和夸奖小孩,容易给儿童造成扭曲的心理状态;在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忽视了他们的兴趣和生活的需求,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的问题需求,从而使得教育畸形。其次,由于很多父母不能平等的与孩子相处,控制了儿童时期的众多选择而不是给予正确的引导,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能力和爱好选择,导致他们过于依赖父母,在应该独立的年龄还只能依偎在父母的羽翼下东张西望,缺少思考能力,最后只能做一个巨婴。最后,中国家长属于控制型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要求他们追求一份高枕无忧的生活,非常典型的现象就是很多小孩成长后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理想何在,把父母的理想当作自己的梦想来实现。

四、西方家庭的教育模式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教育教育也有很大差异。西方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人是自然的主人,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重视人人平等,给孩子绝对的自由和选择权,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放在首位的价值观,在教育方面也以个性培养为主。

因为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基于市场经济的理念,培养孩子的目的便是为了以后能够顺利融入这个竞争激烈、变化飞快的世界,所以西方教育更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当他们长大成人遇到问题和麻烦时,想到的首先就是如何面对并解决困难,用于担当和挑战,这与中国青少年产生强烈对比。

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中,相对于中国家长他们更知道怎样与孩子交流,有效地沟通可以使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进一步避免家庭矛盾的深化;同时在相处和教育孩子时更加注重过程,因为他们知道享受过程比得到结果更有意义。父母视孩子与自己一样有着平等的地位,同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想法,相处时更像是孩子的朋友,一起参与活动、共同完成任务,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陪伴中智慧的解决孩子的情绪等问题,让孩子更加理性客观的解决问题。

但是,在利己主义的观念下培养的孩子团体意识不够强,一个团队、企业、国家的强大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和功名,以大单位中来看很易造成因小失大,而且利己主义者常常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对父母的生活关心甚少;这也是源自于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观念,西方的老年人不乐意于获得他们的帮助,执着于自己是独立人和有能力的人,在他人帮助时,反而不情愿。

五、家庭教育理念应契合本民族发展

随着经济、文化等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各方面的差异会逐渐减小,教育模式也逐渐开始受重视并纷纷效仿,虽然鼓励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但不赞成盲目模仿。存在即合理,中国传承下来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内含着它的道理,完全摒弃中国式教育模仿西方模式的家庭教育并不是可行的方案,自古以来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本就不同,西方国家以个人利益为主的价值取向和以个人为中心式的培养发展观在中国社会大环境下是走不长久的,不应任何行为和理念都仿照西方教育。

我国注重培养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讲求奉献和谦虚,重感情讲情义,如今中国的大发展、大进步离不开这些中国意识、祖辈教训和传统文化知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更要结合国情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条件来改善和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单纯复制西方教育模式是完全不必要的。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可以大概遵循以下三点:

(一)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

(二)重视智力培养的同时增强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三)以过程教育为主,以结果教育为辅。

在家庭教育中,感情和理性是相辅相成伴随人一生的两种情绪,人性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温度,理性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客观。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只给予他们爱的灌输和陪伴,还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陪他们共同经历成长,还给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关注孩子的情绪并设身处地的加以安慰和引导,使他们学会控制情绪、理解情绪,让孩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感性处理问题,从而使问题的处理更加圆润化。更多的经历和自身感受才可以让孩子们站稳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和处理问题,也让他们在困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家庭教育存在的意义便是锦上添花,使得孩子更加全面的发展,家长对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完全控制,控制下的孩子只能机械重复家长的行为,而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卢梭认为,天下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到的教育,却能实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开发他们的潜能。能力建设期要注重培养孩子处理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管孩子处于什么样的选择之下,家长都要以尊重、信任为基本。孩子只有得到父母真正的尊重,才能够自由发展天性,发挥内在的生命潜力。只有让他们获得独自完成任务面对问题的机会,才能够在将来成人后不再躲在父母的庇护下安逸的生活。

让孩子通过感受真实社会和生活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体验、去参与,从而完善自身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成为完整的独立的人。中国家庭教育可以学习西方家庭教育中的“过程论”,父母引导孩子去享受所有事情的过程,让孩子在所有活动中、实践中慢慢成长,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是孩子成长、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能让孩子得知其中的对错或了解该事件的重要与否,只有参照过程才能真正让他们体会生活和成长的艰辛、不易以及最后成功的喜乐。

六、结论

东西方家庭教育模式下,都有自己需要改正的一面,又有必须保留的一面。既然发现问题所在,就要勇于正视不足之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在这个社会千变万化的发展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好好利用网络时代的便捷,从中学习、观察、思考新的知识和世界发展动向,及时获取新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除了应有的陪伴和关爱,还应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理解并尊重他们,不被家长所控制,不为玩乐所困扰。遵循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给予孩子发展、参与的权力,发挥其作为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孩子有能力去感知世界。如何从中协调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的,不辜负天下父母的付出,不辜负孩子努力的成长。

猜你喜欢

孩子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