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音乐课程开展情况的思考
2020-12-07贠敏
贠敏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1)
首先简要介绍下所在学校基本情况,其位于县城最近的乡镇中。在校学生约450 人,音乐教学设备基本齐全,专业音乐教师2 名。
一、从学校视角来看
由于初中阶段升学率及教学需要,以文化课为重点,音体美辅助教学,同时又因政策实施的需要,除音乐课教学外,继而开展了少年宫、大课间活动。
首先,从音乐课程的实施来说,同一年级的教学进度参差不齐。按照教学计划,一部分班级基本可以完成教学内容,也有一部分班级一学期只上了两三节音乐课的现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是校领导对音乐课重视不够,导致大家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最重要的是根深蒂固的观念问题及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的传统偏见。在笔者有幸系统地研究《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后,对音乐课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是单纯的教唱一首歌曲或其他课程的调味剂,在其的美育功能中,还涉及情感性和社会性。它既是一种类似道德教育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及改造世界的过程。反之这种为了教学而教学,单纯的知识灌输,并没有把教学初衷放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塑造,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及净化心灵的制高点上。又因音乐课程性质特殊,不用参加中、期末考试,从而就不会产生教学成绩的评估,更不会影响升学考试。虽然近几年也有出台一些将音乐纳入升学考试的相关文件,但从学校重视程度、教学活动实施等方面仍未得到改善和解决。
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的音乐课外活动——少年宫与“大课间”,根据教体局规定它们被纳入了学校教学活动中,在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学校只能参与配合组织活动。其中,少年宫活动涉及音乐课延伸的有电子琴组、合唱组、鼓号队、舞蹈四个方面。开展时间为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反馈与主动探究创新环节,所以学校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大课间”主要是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伴随音乐节奏,使学生起到肢体活动与放松的一种活动形式。开展初期,学校通过班级比赛的形式,对激发教师创新能力、学生兴趣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仅仅昙花一现,由于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随后便产生了音乐课及课外活动被搁置现象。
二、从学生视角来看
对于音乐课,学生是既好奇又期待的。好奇老师会教些什么,怎么教;期待的是学生会用自己眼中的音乐来理解这节课。由于社会发展趋势的演变,中学生心理特征变化,流行音乐确实更受学生欢迎,易激发热情。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巧妙利用学生心理特点,适当满足学生心理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潜移默化的起到“修身”和“修心”的作用,当然这点需要长期的坚持引导与培养。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音乐教师长期思考琢磨及实践探究。
又由于生源差异,入学后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是不同的。有连简谱中dol、re、mi 都不认识的;有些对基本音阶和音高没有概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羞于张嘴不敢出声的;稍微好点的便是从小接触过音乐舞蹈等或是爱唱流行歌曲的。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慢慢建立学生音乐基础能力、缩小或慢慢拉平他们的层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起初可能缓慢艰难,但如果通过长期持续性训练,逐渐也会建立他们的识谱能力、音高概念等,所以由于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音乐教学计划的实施举步维艰。
其次,还有少数学生是不参与音乐课堂的,他们要么写其他课程作业,要么睡觉。面对那些不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教师如何去引导、激发兴趣。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然后通过提问、做游戏等方式关注他,进而引导参与其中。
音乐课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又属于艺术教育,所以通过音乐课教学,建立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老师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修正他们过于追求潮流与当下事物的痴迷心理。
三、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
首先,教师教书育人,前提要保持自身长久的学习能力,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去输出,否则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等的固化,与当下新课标要求是不匹配的,长此以往,更会有力所不能及的无奈感。其次,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要平等对待,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感,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也是课程有效开展的关键。最后,最重要的是做好备课,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课,调整好自己的上课方式;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去开展教学活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养成自我审视的习惯,多归纳总结、反思自己,保持敏锐的思辨能力;其次通过网络媒体或听课等方式,向本专业优秀的音乐教师学习请教,以保持自己观念思想的新颖性、成长性。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初步进入学校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几点领悟与思考,音乐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沉淀积累,不断反思探究,希望在目前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在今后教师自我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