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0-12-07王一平
王一平
(福建省福安市湾坞中学,福建 宁德 355000)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重视不足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阅读课教学力度不足,语文考核时又偏难,对于许多普通水平的学生,常常不太重视名著阅读学习活动,事实上阅读名著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很不明显。还有某些教师对名著阅读课的重视偏差,只注重名著阅读后的解析,而忽视阅读名著的过程性指导,所以造成许多学生形成了对名著阅读的认知不深刻、对阅读意义的理解不深等问题。
(二)阅读态度不积极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敏感时期,他们心思细腻、叛逆,对父母亲和教师容易形成一种反射性的敌意,经常会下意识地反驳并拒绝长者的某些建议,再加上许多学生对语文名著阅读不太积极,以及受到电脑、手机游戏等的侵蚀和影响,致使很多初中生对语文名著阅读课并无太大兴趣。同时,初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仍处于受到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他们思维不够主动,也不乐于主动地汲取新知识的营养,一味地追求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无法真正理解阅读内容背后的意义,很难做到自主学习。
(三)阅读课设置不合理
在初中语文课程设置方面,名著阅读多数是属于语文课外拓展的学习内容,所以阅读课程设置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疲惫感和倦怠感,达不到放松学生的心境的作用。大多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深度有限、课时设置极少,且经常被其他学科教师挤占等问题依旧存在。
(四)阅读教法单调呆板
在阅读课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始终较为传统,他们常习惯于实施填鸭式教育方式。这些滞后的教育思维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和素质的进步,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利于学生阅读学习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语文阅读成绩、培育良好阅读素养的需求。学生们期待着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但却又不得不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计算机媒体资源、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教辅手段,然而仍有不少语文教师仍然固守于黑板和课本,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阅读教学中仅通过简单播放PPT课件,无法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优化设计开放式教学,增添阅读课的趣味性,造成了难以凝聚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阅读质量最终难以有效提升。
二、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导读设计,增强阅读认知
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做好导读设计,深入钻研名著阅读教学的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了解相关名著篇目的背景知识和文体特点,促进初中生对名著作品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在阅读课堂上巧妙指引学生,尽情领略语言和文学艺术之美,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和文学素养等。做好导读设计,指引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其意义并不仅限于对名著作品的解析和学习,更多的是体现于激励学生在阅读名著活动中与有效激发思维,与书中的灵魂实现交互沟通。特别是要逐渐促使学生转变对名著阅读的积极学习态度,引领他们在阅读行动中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
(二)完善课时设置,增进有效阅读
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必须适当开展专业的名著阅读训练,要有必要的、充足的课时保障。教师可以将名著阅读活动在语文课中适当渗透,也可以积极延申至课外,还可以在语文课堂或其他的读书会交流活动等场景中适时穿插一些语文名著进行讲解、分享阅读,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初中学生对名著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加深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和提升。
(三)改进教法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要深入反思当前初中语文课教学方式的利和弊,积极融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和资源,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展播一些经典的影视片断,或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名著作品的理解,逐步增强对名著阅读的良好兴趣。要积极改进教师的教学态度,做到张弛有度,既要有教师的威严,深切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激励阅读态度,培育阅读情感
初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态度亟待提高,教师要紧扣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了解语文名著阅读在学生心里的定位,并逐步改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促使他们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从而改变阅读学习态度,并能积极主动进行名著阅读,提高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五)指引读后思考,提升阅读素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善于开展学习反思。例如“西游记”是从小学到初中都被列入名著阅读推荐名单的,学生都十分喜欢孙悟空,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光“看热闹”,还要善于学习孙悟空的哪些精神,善于反思其他人物,善于总结每个故事的意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并更好地实现名著阅读的意义。
三、结语
优化推进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必须坚持不断探索、研究名著阅读的教学有效方法和策略,来持续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高阅读教学效益,营造更高效、更优质的阅读课,让学生在名著阅读活动中汲取更丰富的知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