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0-12-07聂勇
◎聂勇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能够帮助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没有通过美术课堂获得很好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争取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学生眼界
在初中阶段开展欣赏课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能够充分感受到艺术的广阔性,也能够在了解画家的创作经历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欣赏能够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情操,可以在欣赏中获得思想的升华。而且欣赏美术作品很多时候就是凭借着我们个人的一个理解和感知完成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无限的遐想,感受各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比如剪纸艺术还有青铜器艺术等等都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情操。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人类在创作一件艺术品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文化内涵,而通过我们欣赏这一艺术品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想要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对古今中外的艺术品进行赏析,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而言之,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的欣赏课教学,在初中生整体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能够让我们进一步感知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美,让学生对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使用的色彩还有线条有进一步的感受。大部分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借助的都是感性认识,在欣赏中容易被情境感染,进而产生悲伤或者喜悦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我们的欣赏则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线条和色彩的内涵搭配。通过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书法结构之美》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书法结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楷体、行书、草书不同的书写风格,进而再次体会作品中的内涵和蕴藏的情感基调,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全面开发教材,促进学生审美力提升
对于编写教材的人员,其实每一部分的构思和内容的安排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教材中安放的每一张图片都代表着一定的时代特征。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介绍,这种表面的欣赏并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从教材出发进行内容的拓展延伸,全面的对美术教材做好开发,开拓学生的眼界,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进行审美能力的指导。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者当地美术馆去欣赏美术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当地博物馆欣赏一些彩陶和瓷器作品,学生在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物体进行欣赏的时候,更容易被精妙的艺术作品所震憾,进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三)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美术欣赏主要是借助学生的视觉对作品进行感知,所以教师要多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一些名家名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授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更多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创作的背景,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去理解作品,更加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积极地组织相关的美术作品点评活动,通过互相点评彼此的作品,也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审美。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美术教师要创新欣赏课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和美术课堂,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