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课中准备活动效率的策略研究
2020-12-07俞林钟
俞林钟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城山路8号明德小学,浙江诸暨 311800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小学教育时期是一个人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一个时期。小学体育课不仅需要让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而且应当培养学生建立起坚持运动的理念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尤其是运动锻炼前的热身准备活动。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需要对正式的课堂内容进行铺垫,同时也承担着保障学生安全和稳定课堂秩序的关键作用。必须应当重视起体育课前准备环节的热身活动,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重视准备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锻炼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保障教学任务顺利进行。
1 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
1.1 学生对准备活动没有足够重视
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低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设计的准备活动没有得到学生们很好的配合,导致准备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体育老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课堂教学教案,仔细规划上课时间,对于课前准备活动也会进行妥当细致的安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认真对待准备活动,潦草敷衍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种可能:(1)学生认为准备活动不重要,随便做一做就可以。造成此种心态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课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在平常的运动中没有发生过意外,认为没有准备活动也不会对后续的锻炼造成影响,那么教师应当加强有关准备活动的理论教学,向学生讲解不进行准备活动的危险以及每一项准备活动的原理;(2)认为准备活动很无聊,不想好好做;(3)认为准备活动难度太高,会影响后续的锻炼和运动。面对后两种情况,教师应当改进准备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合适且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项目,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积极踊跃地落实准备活动,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完成效率[1]。
1.2 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科学体系性
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低下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准备和安排,纪律松散、组织混乱的课前准备活动自然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方面,教师在教案编写时就存在准备活动项目安排不明确,人员分组不固定等不利于活动开展的消极因素,那么在课堂教学时很容易出现教学秩序混乱不堪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落实教案所安排的准备活动,任由学生将课堂节奏打乱,使教学任务不了了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积极鼎盛的发育时期,活泼好动且精力充沛,但同时又难以注意力集中,喜欢新鲜好奇的事物。如果体育老师不能把握课堂节奏,掌握学生兴趣并科学地展开准备活动,那么体育课很有可能变成小学生眼中可以打闹玩耍、写作业的“水课”,失去其本身的教学意义和锻炼目的。
1.3 体育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准备不充分也是导致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耗费过多时间,导致整体准备活动的效率变低。小学体育课需要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由每个班的班长或体育委员组织本班学生排队从教室有序前往操场并最终安全到达上课地点,中途需要保持队形和纪律,不允许大声喧哗或者嬉笑打闹,待上课铃响起时全部人员应在操场指定地点就位,安静有序地等待教师上课。但现实中往往会在排队的过程中耗费大量时间组织纪律,导致宝贵的课堂时间被挤占,只能压缩准备活动时间以保证正常教学内容能完整进行。同时,在准备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因为动作不整齐或者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师生矛盾,最终导致准备活动效果不理想,组织效率低下。
2 提高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的策略
2.1 引入适合学生的准备活动项目
首先要明确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保障学生运动时的身体安全,所以在提升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的同时应当最先关注到准备活动的项目内容是否真正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准备部分的内容不宜难度过大,否则会打击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不应在准备活动中设置长跑或者蛙跳等剧烈运动,耗费学生过多的体力既不利于后续正式课程内容的开展,也无法保证准备活动的质量;同时准备活动也不应过于简单,否则无法起到热身的作用,存在骨折摔伤等不良安全隐患。故而应当安排适量的活动,让学生适应从教室转换到运动场的场景变化,并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科学的准备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还可使体温略有升高,肌肉、肌腱弹性、伸展度等处于良好状态,增强肌肉收缩、速度及动作协调,使身体尽快从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兴奋度,避免运动损伤。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的体育教材中,对于课前准备活动的安排是队列练习、慢跑200米和广播操。先进行队列练习使学生走出教室,迈向田径场,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服从纪律听从口令的能力;其次进行200米慢跑,唤醒学生的四肢力量和肌肉活力;再进行广播操,跟随节拍活动全身上下的每个关节和部位,调整呼吸,做好体育课的上课准备。“队列、跑步、拉伸”三步走的方法科学性地让准备活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实现时间和质量兼顾的最优化方案[2]。
2.2 加强准备活动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提高体育课准备活动质量的方法在于把握时间和质量两个关键点,在质量方面找到了科学方法之后,要想办法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准备活动的时间。在前文的论述中不难发现,之所以准备活动耗费时间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小学生上课需要不断地组织纪律才能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并高效地完成准备活动是减少不必要时间的核心。一方面,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关系。实践教学发现,体育课的教学成果与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能够培养出班级整体运动素质较高的优秀体育老师往往与其班上的同学关系十分融洽,可以带领女生一起跳大绳、踢毽子,也可以与男生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同学们甚至会给自己班的体育老师起一个亲昵的爱称。但是反之,教师如果经常严厉地训斥班上的同学,不但不能建立起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甚至会激发小学生的反叛心理,受到以恶作剧形式传来的不良反馈。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课前准备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以便更好地过渡到课堂的基本教学内容中。这就需要老师把握准备活动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迎面接力跑的教学课中,准备活动可以以交接棒为主要载体,让同学们先熟悉接力棒以及接力赛的规则,通过多人一组的小游戏培养接力体验,寻找交接棒技巧。
2.3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提高课前准备活动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提升学生课堂兴趣的途径,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展现。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当在低年级准备活动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优化,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游戏。(1)有技巧性的竞赛类游戏,能够让学生在享受既动脑又动手的乐趣中得到身体和思维的双重锻炼。例如在篮球教学课上,教师需要完成让学生认识篮球这一基本的教学任务,那么在准备活动中就可以开展相关与篮球有关的热身项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练习运球基本手型的游戏环节,规定学生五指自然分开,以手指和指根部位贴合的方式与自己队伍的小朋友击掌,并往返跑,最终比拼哪个队伍先到达终点。这项游戏的设计能够调动起小学生参与比赛的好胜心和比拼欲,跑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并且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篮球拍打的标准手势;(2)知识性的学科类户外运动能够实现双重教学目的,在日常惯例性的教学内容中加入“动物模仿”“贴年糕”等趣味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给同学们发放写有谜题的卡片,同学们需要开动脑筋破解谜题并完成相应的运动项目要求,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还可以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并且实现了在户外活动舒展身体放松身心的目的;(3)富有艺术性的准备活动是将美术和音乐等形式添加入准备活动中,以实现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多样性。例如,将普通的课间操改编成音乐版的啦啦操,让学生们在活泼轻快的现代流行音乐中发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美妙。有数据显示,有87.5%的学生表示体育课结合音乐能够感到更加快乐,说明配乐式教学能够激发和活跃学生的运动细胞,营造更为积极融洽的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效率,实现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提升[3]。
3 结语
纵观小学体育课教学效果的现状,其准备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向学生透彻讲解准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极容易造成学生身体受到伤害;教师不认真准备课前热身教学的情况不乏出现,导致准备活动缺乏科学性和体系性,使教学质量不甚理想;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的课前准备不充分,在纪律组织上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由此导致真正的准备活动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三大改进策略,一是要求教师引入与中高年级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准备活动项目,二是应当加强准备活动与正课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三是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更多竞赛类、知识类、艺术类的准备活动项目,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实现准备活动的高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