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刍探
2020-12-07于丽华
于丽华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中学,江苏常州 213241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知故而不知今,谓之愚;知今而不知古,谓之陋;不知古今而言未来,必陷于妄。对于初中历史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运用此方案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优点,发现学习他人的长处或短处,使自己优有所学,短有所改,享有非凡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当然能够为更好的深度学习初中历史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应大胆尝试运用课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思维来引领学生踏上历史生活。在这方面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本身和学生们自身去努力,去思考其中所存在的不当,思考做出对策,并落实到位,从而充分的体现“思维宽度”在教育事业的这一大鲜明优势。
1 熟练掌握课本内容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中一般都是一些很重要的历史史料,并且知识都比较全面和具体,不光能够包含农业、工商业还有手工业的发展和进步,还包含了中国的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而且也能够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带领学生们去分析问题和绅士问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课本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首先,课本是历史知识的传输载体,更是学习的基础。对于课本里面的知识一定要深入的理解和的分析,不光需要记忆还需要在熟记的基础之上去理解和掌握。学生们要学会用教材历里面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通过教材的目录去分析内容的时候,不要只是看到目录里面的单个文字,更早系统的看,整体的看,深入的看。要深入的去发现和挖掘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对于一些历史事件,老师也应该引领学生们挖掘事件背后的历史知识,针对于某个事件来分析内因和外因。通过打实基础,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为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做好前提准备。
2 灵活的课前预习,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分析
在历史的教学课堂里面,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多的发言,多多的参与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且提升他们的自觉性,通过紧密的交流和沟通,还能够让老师深入的了解学生们的课堂听讲状况、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在进一步去确定教学的模式和策略。首先,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历史课程具有很大的知识量、历史的史料也比较多。如果学生们的预习环节不能高效的完成,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听讲效果和上课质量。做好预习也是一个学生的本职任务,这也是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的。很多时候,老师会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但是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所以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就应该开展预习作业的检测环节。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分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检测历史课前预习状况。或者通过上课提问的方式,来随机的挑选一些学生进行抽查,让他们大致概述一下预习内容的提纲和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还有,老师还应该设置一些巧妙的、灵活的问题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和锻炼学生的历史素养。比如,在传授“经济危机”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能让学生们分析和思考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在学生们思考的时候要注意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进行分析。可以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经济发展的角度、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论证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并且说出经济危机的利与弊。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锻炼,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自觉性。
3 分析对比,加入辩证思维
老师可以利用分析对比的方法来对学生开展辩证的思维训练,这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化的了解历史的知识。在锻炼和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对去进行训练,给学生们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回答。这样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锻炼。老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以历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或者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去训练自身的辩证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主动的鼓励和带动学生们去发言和表述他们自己的看法。这个论述的过程是培育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也能够带动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4 全面评价历史学科以其重要性
从整体上来说,历史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无可置疑的。我国发展的每一步都体现了我国历史的的形势。言归正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铭记历史,学习并发扬历史是首要精神,此时初中历史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宽度正是迎合新时代形式的创新措施,摆脱老旧教学形式的桎梏,冲破落后思想的思维约束,与时谐行地开创出一番新天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延伸学生思维更是有益于改进和提高教学成绩效果,唯有不断地深入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教学策略,丰富学生学习实质,才能不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深效率地提高历史认知宽度和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价值观和究其根源的能力,造就优良的历史文化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个性学习立下巩固的根基。是成为推动我国的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5 打好基础,及时的巩固和复习
学习历史,就是学习中国文化。身为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则就应该首先认真阅读课文,这课本上都提供了历史基础知识,其有部分只需必须死记硬背,如果把把李白说成宋代人,把华盛顿说成法国人,岂不是贻笑大方,学习历史延伸思维宽度就是要汲取教训、借鉴经验、前瞻未来,明白谨记我国历史发展道路。其次就是要将自己所学历史知识与生活联系,拓宽视野,让古今相比较加深认识,激发学习历史小乐趣,找到理解现实的钥匙。建构讨论式的学习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拓达思维训练,进增思维意识,既然是有效的认识对学习初中历史的深度影响,那就一定要目标明确,清楚动机。而且也应该适当的增加训练和巩固环节,让学生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深刻。例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激烈的讨论围绕初中历史某一问题展开研究,以解决这一问题,来达到处在高级水平使学生拓宽学生思维教学模式。因此学生们主动理智的有思维的学习才是对初中历史课堂上拓展思维训练的共同影响和意义的所在之处。为弘扬历史的精神未来打下坚实支柱。
6 运用教学资源,拓展课外知识
只是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或者一些课外的教学资料,为学生引申更为深度的历史知识。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涉及面,活跃学生的思维。举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一些历史性的书籍,如《大秦帝国》,《万历十五年》等书籍。前一本严格尊重历史史实,丝毫没有一点夸张,全书用一种浩荡的气魄,刻画的历史人物极具个性,向读者展示出嬴秦奋斗史以及兴亡的过程,这本书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实。而后一本,作者用极其平淡的分析了一个朝代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因素,本书的特点是更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充分合理的拓展学生知识,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涉及面,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能够有效的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7 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创建民主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多多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置问题这一环节,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得到培养,使得教师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程度,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的步伐。举例,在教学“大一统的汉朝”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课下对这一知识进行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章节知识。预习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汉初的皇帝,面对国家贫困的景象,你会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通过教师巧妙设置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于这一章节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这一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8 结语
总的来说,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宽度是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有效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越来越注重锻炼和塑造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因此,老师更应该积极的响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号召,应该深入的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的培育方案。通过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于历史有更深度的了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仍有许多不足,需要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归纳总结,积累更多拓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经验,通过老师的指引和引导让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得到提升,从而有效的提升历史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