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

2020-12-07陈永靖

赢未来 2020年1期
关键词:磁体科学探究

陈永靖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山东邹平256200

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通过知识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做与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探究。通过思考和分析,结合实验操作,总结小学科学知识内容,了解科学的规律和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通过运用“做与思”的教学方式,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1 结合信息技术,启发学生“做与思”的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以往教师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时间内,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而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只知道科学结论,而对产生科学现象的原因以及过程并不了解。学生无法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教学课堂也逐渐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失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思维惰性,只在意教师的讲解,而不运用大脑进行思考和分析,这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地培养非常不利。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完成对实验结论的证明过程,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对教学课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体验,通过动画、图片、影像等方式,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做与思”的意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磁体》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们展示磁体相互吸引和排斥的不同情境,以及磁体牢牢吸附在班级的黑板上。通过情境让学生们思考磁体能够吸引哪些物体?为什么磁体会发生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两块磁体,让学生们开展学习实践探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让学生们运用磁体,看一看磁体都能吸引在什么物体上。这时学生们便会在班级内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们便会发现班级的黑板、桌子、椅子等物品会被磁铁吸引。这时教师便可以解释磁体的性质,让学生们了解磁体,认识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后,教师便可以在此播放课件,展示磁体不同位置的不同吸力,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条形磁体中间的吸力非常小,而两边的吸力非常强。教师可以通过曲别针让学生们结合手中的条形磁体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这一理论,并渗透磁极的知识内容。对后续探究磁体相互吸引和排斥现象奠定基础。这样学生们便能够运用手中的磁体进行实验分析,明白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让学生们“做与思”的意识得到培养,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成效。

2 结合教学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

针对小学科学教育这门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以及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留出学生探究的空白,结合教学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们对实验进行思考和操作。而在展示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的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安全性进行重点讲解。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际操作,并对课堂内容的结论进行验证。让“做与思”有效融合在一起,不但能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习用品中的科学》时,教师先要对弹力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弹簧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进行伸缩。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能发挥想象力,思考弹簧在生活中除了作为笔芯还能够有哪些运用?在学生们思考过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弹簧测力计,告诉学生其实弹簧还可以制作成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让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践探究,测量实验室砝码所受的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要在指针稳定后进行读数。并且,不可以用手拉弹簧测力计,避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弹簧发生形变。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在最后让学生们总结出砝码所受的力,看一看哪一个小组的读数最为正确。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弹簧和弹力在生活中地运用,做到“做与思”的有效融合。

3 结合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探究

针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教师要注重课堂时间内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地培养,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地提升。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的便是引导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为每一个小组都分发实验器材,让小组成员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科学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操作地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彰显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生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的形成,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使学生不断运用思维能力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通过实验操作完成证明结论。此外,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准备合理的实验器材,为后续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做好提前准备。教师通过这样构建的高效科学教学课堂,能顺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探究。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做个指南针》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什么是指南针?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和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并告诉学生指南针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司南、以及水浮法指南针等古代发明,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学生们完全了解指南针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制作材料,以及学生们能够自行准备的制作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塑料碗、磁体等等,让学生结合古代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运用悬吊法和水浮法进行制作。教师先需要引导学生制作磁针,让学生将曲别针和磁体进行摩擦(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在磁针制作完成后,教师要让不同的小组自行选择制作方法并完成后续制作过程。而对于学生们的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解决,引导学生们自主完成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做与思”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4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探究过程中,并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实验的规律。同时,教师也要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对引导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促进实验教学质量地提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留白,为学生实验探究预留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思考科学知识内容,并提出实验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探究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让小学科学教学的成效能显著提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周围的空气》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知道空气无时无刻都存在。同时让学生们思考空气是否存在质量呢?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没有,也有的学生会说有。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天平和电子秤,以及气球和篮球,让学生们运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会发现,充气的气球和篮球都要比原先重一些。这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思考,多出来的这些重量是不是空气的质量呢?这时学生们便会集体回答:“是的”。那么,这个实验也就说明了空气确实是有质量的,但是非常地轻。同时,空气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比如:学生手中充气的气球、生活中的救生圈、轮胎等等,都证明了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

5 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做与思”的结合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现“做与思”的有效融合,并对学生“做与思”的结合能力进行锻炼。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地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实践过程中,了解知识原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们来到户外,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收集土壤与岩石,并对其进行了解。再结合实验探究,让学生们思考土壤的组成,以及不同土壤的区别,锻炼学生们“做与思”的结合能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成效。

6 结语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有效融合“做与思”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内容地同时,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也能得到训练。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养成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而且也能提高科学教学效率,促进科学教育地发展。

猜你喜欢

磁体科学探究
DyF3热扩渗技术提高NdFeB磁体矫顽力及其机理分析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
含Ce烧结Nd-Fe-B磁体的腐蚀行为
传导冷却高温超导储能磁体制作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