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初中数学后进生课堂参与不足情况的策略研究
2020-12-07张新华
张新华
利津县东津实验中学,山东东营 257400
所谓后进生是指学习困难学生,即智力正常但是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差、学习比较吃力和学习成绩落后等[1]。后进生的存在和我国义务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相符合,这不仅会导致后进生难以学到完整的知识,而且还会给起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目前我校数学的后进生数量较大,如何有效完成这部分后进生向学优生的转换是当前我校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初中数学后进生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
本文认为,导致目前初中数学后进生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比较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1 年龄偏小缺乏学习毅力
初中生尤其是低学段的初中生年龄较小,在数学的学习方面缺乏毅力,上课的时候听不懂便立刻放弃了,久而久之便会对数学知识“一问三不知”,逐渐堕落为数学的后进生[2]。比如我班有一位小男生,在初中二年级新学期刚入学时,数学课上的状态要么是在走神、发呆,要么就是没带课本、铅笔、橡皮或直尺,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也从来不主动交作业,这是缺乏学习毅力的典型表现,同时也成为其课堂参与的重大障碍,久而久之导致其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最终变成了数学上的后进生。
1.2 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十分有效地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目前不少初中生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这导致其发展成为数学的后进生[3]。比如部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态度不够明确,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习惯走神。再比如部分初中生不会学习数学,表现在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语言、不懂得向老师提问,根本完不成听课任务,长此以往导致成绩落后,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成为后进生。
1.3 学生家长未发挥好作用
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目前有不少的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者照顾“二孩”,对初中生的学习没空监管,因此不少初中生的学习都由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代管,而老人对于孩子难免会产生溺爱,初中生又没有自觉性,时间一长就形成学习上的懒惰,没办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日积月累影响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使其堕落为后进生。
1.4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滞后的教学理念,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一味地逼迫学生去学习和记忆一些数学知识,也不懂得给予初中生足够的鼓励和引导,造成不少初中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慢慢发展成为后进生。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这也容易导致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不得要领,成绩下滑,沦为后进生[4]。
2 改变初中数学后进生课堂参与不足情况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有不少因素导致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变成后进生,因此本文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2.1 以真诚的爱感染和吸引学生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的初中数学后进生是因为对于数学产生了畏惧、讨厌等不良心理情绪之后,在数学的学习上逐渐落后的[5]。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然后以真诚的爱感染和吸引学生,引导初中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此外,数学老师对于那些数学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爱与尊重,通过“测试+反思+谈心”的方式走进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找到他们的症结所在,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症下药,这样往往能够使更多的数学后进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久而久之便会使更多的进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逐渐变成先进生。
2.2 创设条件让后进生体验成就感
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是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关键原因之一,因此解决初中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努力地创设条件让后进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爱上数学[6]。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应用于生活,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来说,要密切关注联系生活,将初中数学的教学突破课堂的局限,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初中生在联系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促进数学人文的发展,同时提高自己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学问,而且初中生一开始便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里接触到的相关信息以及有观众知识,所以初中生在心理上对于生活情境是非常容易接受和认可的。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初中生感觉像在实际的生活里一样去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努力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比如在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初中生自己计算“黄金分割”的方程式,同时给后进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回答“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后进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欲望,进而帮助后进生做好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
2.3 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初中数学后进生的问题,关键在于严格要求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第一,数学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初中生认真参与课堂,按时完成作业,保证数学的学习质量和时间。第二,当初中生对某事感兴趣时,他会着迷于追求和探索。有很多方式和方法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着重研究课堂质量和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就一定能在课堂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轴对称的汉字,然后将汉字的一半卸载黑板上,剩下的部分让初中生补齐,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对于轴对称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轴对称规律的理解,非常利于提高数学后进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利于促进其数学的学习和进步。
2.4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陈旧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具体数学知识的讲授,却忽略了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使得数学的完整性被割裂,同时也造成数学之美被隐藏,不利于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开发与培养,容易出现数学学困生[8]。在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3+3”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模式:初中生“3”,以初中生自学为主的“自学感悟、合作探究、训练拓展”模式;教师“3”,以教师为引导主体的“检测提炼、展示点拨、总结评价”模式。在班内设置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为前后4人,每组一个组长,三个组员,每两个4人小组再组成一个小班,小组有小组长,小班有班长,均由成绩好的同学担任。二人小组为主要学习组织,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班解决,小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到课堂上集体解决。另外,通过小组的共同合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进生的团队和集体意识,这样对于他们融入班集体有良好的作用,当后进生具备了良好的集体意识之后,也能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8]。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取得实效,教师应当完善小组积分和奖惩机制,进而保证数学后进生能够在奖惩机制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2.5 家长积极发挥作用形成家校合力
作为初中生的家长应该在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孩子学生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同时每天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多给予孩子爱与关怀。比如家长要每天拿出时间陪着孩子写作业,另外每隔一周要和孩子进行谈心,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问题与困惑,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们的爱没有因为二孩的出现而减少,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此外,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具体表现,同时多举办三位一体亲子教育活动,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等举办亲子“两人三足”“螃蟹走”等活动,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对鼓励孩子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的进步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存在和我国义务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相符合,这不仅会导致后进生难以学到完整的知识,而且还会给起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导致目前初中数学后进生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比较突出的原因是初中生年龄偏小,缺乏学习毅力、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家长未发挥好作用、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等。因此本文建议初中数学教师以真诚的爱感染和吸引学生,创设条件让后进生体验成就感,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作为家长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初中数学的后进生向学优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