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构建
2020-12-07张庆龙
◎张庆龙
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与差,都需要生活。如果说只看重学生的学习好与坏,很容易形成成绩优秀,但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能自理的人,任何事情都需要被照顾。而且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生活中琐碎小事组成,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不会为人处世,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困难。所以将这一门学科生活化使教学在课堂中生动有趣,才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实际上教育与学习是道德与法治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这门学科不是主要学习课程,所以学生对平时的学习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此教师需要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入生活常识,让课堂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理解学习知识的真正含义,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到课堂知识。
(一)课堂生活化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回归生活是一个比较好的主意。教师要通过导入生活化场景或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第1课《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中,教师用游戏导入,“同学们,大家对我们班的了解有多少?让我们玩个游戏试试吧,名字叫《默契度大考验》。”然后提供抢答题。抢答题的内容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人和事。教师接着说“看来大家对我们班很是了解呢,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都能当班级的小主人。”教师通过导入游戏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成长与快乐,从而进行新课的时候也会顺理成章。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不能以“导演”的身份来控制教学,而是要在教学生过程中进行参与并引导对话,不可以再置身事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材设计还要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作为引导者参与其中时,可以借助“主持人语”、活动图标和留白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一课时的教材内容“活动与探究”中,教师作为被采访者与学生对话,参与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问题:“通过以上对话,你能从中明白什么?如果采访的是你,你想说什么呢?你觉得父母工作辛苦吗?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对长辈的尊敬。
二、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学生不理解知识就无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中对学习的成绩的要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点在记忆的过程中只能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但要是把堂课和生活结合起来,将其中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也能从潜意识里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第8课《网络新世界》,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早已走进课堂,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开始讲解的时候,将多媒体打开,对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吗?”计算机早已普及,学生肯定不陌生,而当学生成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可再向学生提问,“那同学们知道怎么用吗?”,当学生回答“知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始讲解这节课内容。在讲解结束之后,并再次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同学们知道计算机还有什么别的用途吗?”学生了解过也接触过计算机,但却只是了解得比较片面,当学生感到好奇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限建构,探究了生活化教学导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的目的与应用,教师要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确立可实现的教学目标,并将生活化导入教学方式中,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与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