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写作训练的策略研究
2020-12-07高曙光
◎高曙光
高中古诗文教学和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不仅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还深深影响着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要特别注重古诗文的教学,探索古诗文教学与写作训练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策略。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
(一)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
任何古诗文的教学都应基于学生对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上,这样才能结合作者心境和写作时的背景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陶渊明是一个热爱自由,不甘于被官场束缚的正直的人。而当时官场黑暗,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于是陶渊明决心辞官隐居,在乡野过田园生活。对陶渊明的心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了解之后,再去理解诗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就容易许多。
(二)剖析古诗文内容
深入剖析古诗文的内容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一方面,要理解每个字、每个词要怎么解释,代表着什么意思;另一方面,要知道怎么对古诗文大意进行解读。仍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在这一步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诗文中重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一句,要知道“野”是“一亩”的意思,“际”代表“间”,“守拙”指的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这一句的意思是“我愿在南野之间开垦荒地,保持着本来的节操归耕田园”。除了要理解文章大意,还要对古诗文的用词和行文进行赏析,从中发现古诗文的美。
(三)挖掘思想内涵
对文章的意思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就要深入地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了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字面上的意思之后,要深入挖掘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它始于对落入尘网三十年的无奈与追悔,以对归隐田园的悠然自得结束。字里行间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对宁静的归隐生活的喜爱。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写作训练的相互渗透
(一)写作时引用诗文,增添文采
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有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有表达一心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有表达对壮美河山的赞美之情,还有表达对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在写作时,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立意,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加入古诗文,为自己的文章增添文采,丰富文章的素材,使文章显得更有文化水平,避免全文都是空洞单调的叙述。
例如,遇到作文的论点是注重坚持、注重积累时,学生可以引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中《劝学》的内容,可以引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来表达坚持的可贵。这样引用古诗文比单纯地强调人要善于坚持善于积累更加有说服力,也使得文章更具文采。
(二)古文教学时练习写作,抒情达意
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只在作文课讲些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进行古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对古诗文的理解,围绕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将古诗文当做素材加以运用。如进行高一语文必修三中《劝学》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方法为主题进行写作,用上文章的经典名句,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劝学》一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和论据,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从古诗文中学习写作技法
优秀的古诗文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在写作上、用词上有着独特之处,值得流传千古,也值得我们学习。语文学科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中的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来。古人在写作时用过多种写作技法,比如杜甫的《春望》运拟人的手法,寓情于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鸟拟人化,长安的花鸟都为破败的山河惊心落泪,以此表达亡国之痛,离别之悲。再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衬托了洞庭湖的月夜美景,绘声绘色,独具文采。
三、结语
教师应当研究更加有效的古诗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知识点,更要促使学生在欣赏和学习古诗文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积极地把从古诗文中学到写作技巧应用于写作训练。在写作中加入古诗文能够为文章大大添彩,教师注意古诗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的相互渗透,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