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宪法教育生活化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刘丽琼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宪法道德与法治法治

◎刘丽琼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学段法治教育专册教材最重要的一册,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其内容涉及到了很多与宪法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宪法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每位道德与法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更好将宪法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来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实行宪法教育生活化的一些探究和做法。

一、日常研读宪法文本,做好课前铺垫

与七年级的“道德方面”和八年级上册“道德、法律”的学习内容相比较,八年级下册的“法律”知识学习更加深入,许多内容涉及了宪法相关知识,甚至直接来源于宪法条文,大多数是以法律依据、宪法条文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通过八年级上册学习初步接触一些法律知识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知识框架还在构建中,尤其是对于宪法知识知之甚少,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会出现“反应慢”“听天书”等问题,宪法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

二、精心创设生活情境,丰富课堂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创造好的生活,使生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宪法教育就是通过生活实践中关心人的生活世界及生活意义,让人在宪法的世界中获得尊严、幸福。所以,宪法具有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空洞的法条,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保障着我们的合法权利。在实施宪法教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与宪法教育连接起来,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挖掘的问题和案例,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转化设计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人入胜的案例和活动,通过设置具体逼真的生活宪法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宪法的兴趣,培养宪法意识,提高宪法情感。

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义务》“依法纳税”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观生活 看变化》环节。首先,让学生列举“你所感受到的学校办学条件的变化,或你所知道的当地或国家在建的大型基础设施。”接着,思考问题,“其资金投入可能来自于哪里?”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列举事例,感受税收的重要性——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为了维持其运转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其次,设悬置疑,激发学生探讨兴趣,“税收是国家的事,与我们初中生无关,离我遥远着呢!真的吗?”顺势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消费生活实际,引入生活情境,抛出第三个问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和家人在餐馆就餐完毕,想开一张发票时,商家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送饮料抵发票、不开票价优惠、发票用完了…… 你知道商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最后,聚焦社会热点:2018年影视明星范冰冰“偷税门”事件及国家对其的处罚。

三、积极拓展课后生活,践行宪法行为

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政治法规”,又是公民的生活规范,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要想抓好学生的宪法教育,仅凭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还应积极拓展延伸课后生活,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通过自主实践内化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践行宪法行动。我会积极争取班主任、级组和科组的支持,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宪法在我心中”“我爱国旗”等主题黑板报、主题班会、手抄报、主题征文比赛、辩论会等活动;协同科组,坚持做好“模拟法庭”第二课堂活动。一场场精彩活动的开展,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习了解了宪法知识,又增强了宪法意识,培养了宪法情感,提高了用法、护法及践行宪法行动的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服务于生活实践。引入生活是为了回归生活,生活是开展宪法教育的来源和基础。抽象的宪法条文、宪法教育理论一旦回归生活,就会变得生动与简单,在教学中实行宪法教育生活化,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认同感,形成在生活实践中遵循宪法的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宪法道德与法治法治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