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凭借写诗照看了那 “活的” 部分
——安妮·塞克斯顿最后的日子

2020-12-07马永波

爱尚书香 2020年6期
关键词:安妮抗疫文献

马永波

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安妮· 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 名 字 中 的Sexton 在 英文里为教堂司事,“担任管理教堂、敲钟、挖掘坟墓等工作”。1974 年10 月,在与好友马克辛· 库明(Maxine Kumin,也是优秀的女诗人)一起用完午餐后,塞克斯顿在波士顿她自己的汽车里吸一氧化碳自杀。

翻出《1940 年后的美国诗歌》,发现自己总共才翻了她的三首诗,《她那类》《他皮肤的苔藓》《写于穿越长岛海峡的渡船上的信》。她在《写于穿越长岛海峡的渡船上的信》中写道:“我吃惊地看见/ 海洋仍在继续。……哦,好吧,我说,我会救我自己。” 语调还是自信的。而在《她那类》中则变得决绝:“一个那样的女人根本不是女人,一个那样的女人不会被理解,一个那样的女人不羞于去死,我一直是她那类。”

安妮· 塞克斯顿相信,最有趣的诗是从个人经验中写出来的,从一开始,她的创造性冲动就来源于 “从她自己的传记和心理事实的混乱中塑造出形式的需要”。按照常规的理解,诗歌本身的 “驱魔” 作用应当能使诗人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给内心的混乱赋予形式,并因此获救。塞克斯顿自己对死亡的态度也并非我们习惯认为的那样,她曾和普拉斯一起讨论自杀问题,她说:“自杀毕竟是诗歌的对立面。西尔维亚和我常谈论对立面,我们热切地讨论死亡,我们两被死亡吸引如同飞蛾扑火,牢牢地被吸引了!……死亡吸引我们的那一刻,我们感到身临其境……我们谈论死亡,这对我们来说是生命,不管怎么说是永久的生命,或者更好的生命,我们目不转睛,手指紧紧抓着玻璃杯……” 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她们对死亡的迷恋是形而上意义的,其中有着存在主义 “向死而在” 的意味,不是实际地去死,而是通过对死亡的思考认识自己的本己属性,认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个别的,从而进行积极的选择。

然而,自白派主要诗人最后都以自己的“掘墓人” 之手了断了自己。1963 年一个严寒的下雪天,普拉斯吸煤气自尽;1972 年,贝里曼从明尼阿波利斯大桥纵身一跃,即成永恒(或虚空);塞克斯顿以和普拉斯几乎相同的方式背叛了生命(其实也是背叛了诗歌)。这也许说明了这样的问题——即便是在诗中谈论死亡、迷恋死亡,也会唤起内心的死亡本能,因为所有有机体的最终目的是返回无机状态。诗歌既抵抗不了坦克(外在的压迫),也抵抗不了内在的分裂。这世上什么也救不了我们。这个结论也许只是表面上显得悲观了一些。因为人力是有限的,我们自己、他人、我们人类创造的东西,都无法拯救我们。但是,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所以,这样的结论实质上是最为积极的。

1974 年10 月4 日的那个中午,我们不知道到底她和库明谈了些什么。库明是她最好的朋友。这世上,谁也救不了谁。塞克斯顿回到家后,喝了几杯伏特加,打了一个改变约会时间的电话,然后去下手上的戒指丢在包里,打开衣柜取出母亲的皮大衣。她曾对人说每次她穿上它就觉得自己很像自己的母亲。穿好大衣后,她又端起一杯伏特家,走进车库,关上门,坐进那辆红色的美洲狮,打开收音机,也打开了发火装置……

奇怪的是,同样是自白派的重要诗人,普拉斯在中国的译介要远远超过塞克斯顿。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塞克斯顿选本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她们都有着非凡的美貌。

在安妮生命的最后六个月中,她开始定期接受一位年轻牧师的宗教指导。那时,她的宗教探索似乎充满了一种她正在接近终点的感觉。然而,每当她想象这个终结的时候,它不是向上帝的一次转折,而是转向她所说的一位 “神圣母亲” 的怀抱。在她最后的诗歌中,有一首献给巴巴拉· 施瓦茨的,在其中她把死亡想象成一次进入大海的散步:“我希望进入她像一个梦,/ 沉入我从未拥有的/伟大母亲的怀抱。”

1974 年2 月21 日出版的《死亡日记》被安妮· 塞克斯顿戏称为她的遗作。这本书的出版引来了众多个人出场的邀请,当年安妮出行的地方有马里兰、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三次)、纽约、康涅狄格、德克萨斯和缅因,并且在波士顿周边地区作了大量的朗诵。她最成功的一次朗诵是3 月7 日在哈佛文学俱乐部的那次,她的开场白显得含混而沉重,她说:“我愿意把这次朗诵献给一个无名的妇女。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种类的爱——女人对男人,母亲对孩子,女人对女人,男人对男人,上帝对我们……” 这些话仿佛是公开表示对女儿琳达先前拒绝去医院看望塞克斯顿的原谅之情。但是奇怪的是,相信这些话是针对自己的人不仅限于琳达一人,在安妮死后,巴巴拉· 施瓦茨听到很多朋友对她说,“你记得安妮在桑德斯剧院的朗诵吗?那是献给我的……”

安妮· 塞克斯顿于1974 年10 月4 日,星期五,结束了她的生命。自杀的日子和方式是经过慎重选择的。10 月3 日,星期四,她在GOUCHER 学院成功地举行了报酬颇丰的一次诗歌朗读,在波士顿大学按时上完了她的诗歌讲习班的课程。意外的是,全班学生都来机场接机了。车子驶往波士顿的一路上,塞克斯顿都在讲述她如何应付她朗诵时穿的红色长裙的纽扣,它们仿佛随时会从上到下地裂开。她的话让学生们乐不可支。

第二天早晨,路易斯· 科南来与她一起吃早餐,当塞克斯顿呷咖啡的时候,她时时中断话头,注视着在窗边喂食器里吃食的山雀,它们总是能让她愉快。十点她去坎布里奇,赴她和巴巴拉· 施瓦茨例行的约会。她和路易斯温柔地告别。

在她的皮夹里她放了一份新诗的抄本,《绿房间》,是写给施瓦茨的。10 月4 日是一个重要的周年纪念日:他们九个月前的今天第一次约会。塞克斯顿感激母亲般的施瓦茨在那九个月中毫不吝啬的给予她的一切:“女士,海的女士/ 在你的子宫中我的心跳动如一个瘾君子。” 那个早晨塞克斯顿如此沉静,以至施瓦茨没有直觉到那是一次告别,但在她走后,施瓦茨发现了她的香烟和打火机塞在她办公室的菊花后面,她开始有所领会。这个姿势似乎是深思熟虑的,因为安妮没有了香烟就不能思考。

塞克斯顿与玛克辛· 库明约好中午一起吃饭;她们要修改计划1975 年3 月出版的《朝向上帝的可怕航行》的校样。她给库明看了《绿房间》。“我们在一起吃了一顿傻呵呵、快活的午餐,我记得自己曾经想,她的状态显得多么好啊,” 库明回忆道。一点三十分,她们修改完了校样。库明那天下午要去取护照,她不久要和丈夫一起去欧洲、以色列和伊朗做长途旅行。她知道安妮害怕她离开,她的出发日期是在安妮的生日之前,每当生日的时候安妮总是需要支持。“是的,她非常需要,” 库明后来说。“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被她操纵了。我猜我是太爱她了,以至感觉不到任何被操纵的感觉了。有些时候我感觉到她的需要带给我的压力,但是你知道,安妮的付出和她的索取是一样多的。她极其慷慨,付出,可爱。当她准备自杀的时候,她把事情保守成一个深沉黑暗的秘密。” 库明陪她走到她的车前,看着她开走。塞克斯顿摇下车窗,喊了几句什么,但是库明没有怎么听清楚。一个最为深思熟虑的告别。

穿过美丽的小阳春天气,安妮驱车回家,树木已经呈现出她所谓的酸味水果硬糖的颜色。宽敞通风的厨房里一派宁静,她又倒了一杯伏特加,一边打电话定晚上的约会,并改变会面时间。此外她似乎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也没有写下任何的字条。

她摘下手上的戒指,把它们丢在自己的大钱包里,从衣柜里取出母亲的旧毛皮大衣。尽管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空气里依然有一种寒意。磨损的绸衬里一定很快地让她的身体暖和起来;死亡将像是一次拥抱,像是在熟悉的怀抱里沉入睡眠。安妮曾经对人说,每次穿上母亲的这件皮毛衣服,她都感觉自己和母亲一样,只是母亲的身材很小,而她却很高大。手里端着新倒的伏特加,塞克斯顿走进车库,把门在身后关上。她爬进她的红色老美洲狮的驾驶座,车是1967 年买的,那一年她开始当大学老师。她将车发动,并打开了无线电。

1961 年,她曾对心理医生说,“你瞧,我凭借写诗照看了那‘活的’部分。”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南京正笼罩在连绵的秋雨之中,仿佛整个江南都在一滴雨中沉没了。那古人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即便在历史中也难逃这烟雨蒙蒙的笼罩。看不到楼台,只有灰色的沉闷的高楼,无声的梧桐树周围隐约的黄色灯影。这样的雨让你醒来,却仿佛是醒在另一场梦中。屋子里冷得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我穿上了冬天的衣服。几乎一整天我都把自己裹在两层的棉被中,昏沉沉地,似乎晨昏是一把卷起来的皮尺,连在了一起。我起来,试图弄清楚安妮死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清楚了吗?没有。安妮曾在回答一份调查中说,感觉自己只能做婊子,让男人感受自己强大的性能量。黑塞在很早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如果做不成诗人就什么都不是。诗人和婊子,看似多么遥远。诗歌,使安妮从一个不能胜任任何社会自我的人成为一个出色的大学教师和著名的明星般的诗人,却终究没有改变命运的指向。我们无法置身于安妮所感受的世界中,我们无法理解她,因为我们和她,根本是在不同的寂静之中。

寒冷还在继续加深。时间催迫着所有的生命。要不了多久,仿佛同时接到命令的士兵,树叶将在一夜间脱落,万物光秃秃,明晃晃的进入几何学的寒冬。

我想起安妮自杀那年的3 月7 日朗诵会的招贴,身材高挑美如模特的安妮坐在那里,双腿以瑜伽姿势柔软地交叉着,白色的鞋子,黑白花的连衣长裙,微笑着张开双手。招贴上的文字是:Hurry up please/it’s time

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广州开馆

10 月20 日,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揭牌。该馆又名 “星玉阁”,意寓中医文化对人类的贡献如星光灿烂,似玉石永恒,共收藏了数万份文献资料及实物藏品。钟南山院士为该馆题写馆名 “抗疫文献馆”,中央文史馆馆员张大宁题词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揭牌仪式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表示,建设抗疫文献馆,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关政策、推动中医药工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强古典医籍精华梳理和挖掘,助推中西医抗疫研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的具体实践。张建华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校友多加关注,多多支持,把参与抗疫、记录抗疫、宣传抗疫的宝贵文献和实物资料都汇聚到文献馆中来,为传承抗疫精神、战胜传染疾病出一份力。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对抗疫文献馆揭牌表示祝贺,并就如何办好文献馆,推动广东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两点意见,一是修医德,行仁术,传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二是抓时机,寻突破,研究推动中医药创新性发展。他建议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借助抗疫文献馆的文献资源,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的思想内核、理论逻辑和实践方法,深度挖掘广东中医药应对大灾大疫的丰厚积淀,坚持中西医并重并用,筑起化解防范重大疫病疫情的医疗防线。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图书馆馆长张大庆教授对校友心系母校、支持母校建设的义举表示感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率先建成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表示赞赏,认为抗疫文献馆 “用心细致,很有特色”。在讲座中,他表示,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正纷纷开展相关工作,这些记录和档案将有助于后代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据悉,该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负责筹建。自今年6 月开始,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召开抗疫文献全球征集发布会,面向校友和民众广泛征集抗疫文献和中医古籍,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校友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捐赠,仅4 个月时间便采集到纸本外文图书167 种、纸本中文图书798 种、纸本古籍134 种、数字化文献9276 种、学位论文34605 种、报道文献16722 条、学术论文4992 种、视频343 个、实物藏品164 件。在征集到的抗疫古籍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清嘉庆十三年张海鹏刻本《种痘心法》一卷和《种痘指掌》一卷。

实物中展出了一套特别的“战地婚纱”。在疫情之初,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护士唐杏杏主动推迟婚礼、请缨援鄂,医疗队队员用隔离衣为她改制婚纱,举行线上 “婚礼”,这套珍贵的婚纱曾被广东省博物馆借展。馆内展品还包括援鄂医生入党宣誓词手稿、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队员签名的防护服、中国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签名的旗帜,还有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大量中医处方手稿、中医护理方案、护理记录等。

抗疫文献馆的墙上还展出了馆藏岭南抗疫古典医籍、李国桥教授与青蒿素研究推广、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从非典到新冠的坚守与担当等珍贵图片78 幅,让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中医药抗疫文化史。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20.10.22

中部六省公共图书馆联盟馆员“双基”培训班在安徽省图书馆成功举办

为加强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基层普通馆员的业务能力和素养,适应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10 月29 日至11 月1 日,中部六省(湘鄂赣皖晋豫)公共图书馆联盟馆员基础业务和基本能力培训班在安徽省图书馆成功举办。

本次培训是六省联盟正式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业务交流与培训活动。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储节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吴理财、安徽省旅游学校副校长仇晓岚、省图书馆副馆长王建涛等十多位专家参与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学基础、服务基本礼仪、读者活动策划与组织、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等课程。

资料来源:搜狐网2019.11.4

法文本《论语导读》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时获赠的法文本《论语导读》,11 月4 日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欧洲启蒙时期的外文著作手稿。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语录集《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早在17 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 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是《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1688 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 贝尼耶为法国王室而作法文本《论语导读》,第一次用法文表达了孔子的思想。《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引发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关注,大大推动了欧洲学者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热潮。

11 月4 日举行的法文本《论语导读》典藏仪式暨展览开幕式上,法国驻华大使罗梁表示,法文本《论语导读》是历史上首部将一整套儒家经典翻译成法文的译著,一经问世便在法国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思想的热潮,这本珍贵而独特的抄本今天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典藏,不仅凸显了其在文学以及文物领域的特殊价值,更成为法中两国数百年来联系交往的有力象征和见证。这也是对我们继续推进和加强两国文化与遗产领域双边合作的一种激励和鞭策。

“今天,我馆特别将法文本《论语导读》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其他典籍文献一并展出,希望能够借此充分展现其作为中欧文明交流符号的特殊价值。”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说。

国家图书馆特别举办的这次专题展览,以《论语导读》为代表,展出《论语》在日本和朝鲜的刻本,以及17 世纪至19 世纪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译本,反映儒家经典当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表示,中法两国持续关注、深入研究彼此传统文化典籍,必将推动中法两大灿烂文明交流互鉴,拉近两国人民心与心的距离,真正实现更深层次的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

资料来源:新华社2020.11.5

延吉首家自助公共图书馆“智慧书屋”正式开放

11 月3 日,延吉首家自助公共图书馆“智慧书屋” 正式开放。

该书屋位于延吉市少儿图书馆内,面积120 平方米,藏书8000 多册,配备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电子借阅机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读者可自助实现办证、查询、借还图书业务。延吉市少儿图书馆将利用 “智慧书屋”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文化交流传播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全民阅读氛围,真正让智慧书屋成为广大青少年及市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为读者求知导航,为社会文明聚力。

资料来源:延边新闻网2020.11.9

大英图书馆启动“重置、重启”项目

当地时间2020 年10 月5 日,大英图书馆的商业与知识产权中心推出了为期六个月的 “重置、重启” 项目,以支持英国中小型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进行转型、开拓未来、发展壮大。

该项目面向所有企业主开放,通过一个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支持的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的免费活动,为企业主提供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培训和建议。

该项目包括一系列全国性网络研讨会,每月举行十场,网络研讨会围绕 “新常态” 中的机遇、产品服务创新、营销与经费、新商业模式等内容进行讨论。企业主还将获得其所在区域图书馆的商业与知识产权中心的进一步支持,其中包括与当地的专家在商业计划、营销与经费以及如何与本地中小企业建立联系等方面进行一对一交流。英国在未来几个月仍将执行社交距离和 “六人法则” 防疫措施,与当地专家交流的会议将在偏远地方酌情举行。

资料来源:e线图情2020.10.12

猜你喜欢

安妮抗疫文献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好久不见的自己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