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06祁晓斌
祁晓斌
摘要:对我国而言,“三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项难题,在我国每年的一号文件中,都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关注,并且也关注了农村金融方面的问题,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等,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建设等困难重重。而在此情况下积极探索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就显得极为重要,其应获得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以便真正探寻出保持平衡的方式,解决我国在此方面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农商银行;服务;“三农”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民富,国力则强;农村稳,国土则安。因此,全国金融会议上提出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向“三农”服务的原則,明确了我国“三农”的责任与定位。从目前情况来看,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而这些问题均影响了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还需针对问题本身探寻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现状为出发点,探究其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期间存在的瓶颈之一为资金匮乏,各项生产要素投入不足。而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某银行为例,该银行在2018年的贷款余额为606.7亿元,而其中涉及农村贷款的数额为263亿元,可见农村贷款占据的比重之大。这反映出农商银行在坚持“四个面向”上,加大了支农的力度。农商银行不断提高涉农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也对贷款的发放形式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扩大了贷款的覆盖范围,这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民生产方面对资金的迫切需求问题,也利于控制自身在经营阶段的风险。
农商银行在充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后,也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涉农贷款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的年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农民的偿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农民在增收之后,其消费储蓄能力也较以往有所提高。再者,农民还与农商银行之间维持了积极的合作关系,乐于将自有资金放置于农商银行进行存储,这样也扩大了农商银行的资金来源,使其能够更充分地服务于“三农”,从而构建出良好的循环模式。
二、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服务定位有所偏离
农信社改制成农商银行后,其新的目标为“商业化发展”,以往的政策信贷扶持目标并不能作为机构经营的唯一标准,在农商银行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其将大量资金运用到更具盈利前景的业务中,这势必会削弱对“三农”服务的投入。而农商银行遵循商业化发展这一形式,势必会将经营成本和收益列入考量范畴,又因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其在信贷支农方面的投入力度就会减小,如此也易产生“脱农”这一消极情况。
(二)服务“三农”的空间有待拓展
农商银行在为农民发放贷款后,利于强化农村金融市场的动力与活力,同时还能够为农户的不断发展提供更为鲜活的血液,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商银行自身的持续性发展。这是由于大量的涉农贷款会降低农商银行的总体资产质量,进而导致上述问题产生。农商银行支持“三农”的主要形式是为农户提供资金帮助,即向农户发放贷款。对农村地区的人员来说,其最主要的产业为种植、种养、小作坊加工、手工生产等,而上述生产的规模均普遍较小,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少,一般在10万元左右。受上述情况的影响,我国农商银行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会逐渐降低服务的深度,未能做到真正服务于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农民,并且也未能充分结合我国“精准扶贫”要求,因而产生的问题也较多。
(三)农户贷款担保资质弱、银行风险偏高
农村经济往往具有弱质性特点,其总体发展速度较为滞后,同时投资回报的速度也相对较慢,因此会导致农贷的风险性较高,且也难以保障最终的收益效果。而对农商银行来说,为增强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其会选择严控涉农贷款规模、提高涉农贷款利率等方式来防范风险。通常来说,农户贷款担保资质偏弱,大多数农户的实有资产表现为宅基地及自建房、承包地及农作物、生产生活资料等,但在目前情况下,宅基地和承包地不能流转,较难抵押。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农商银行为整村农户提供了建档、评级、授信、发放信用贷款等帮助,但由于农户的积极性不高、农村人员外流务工出现空心化、信用贷款额度小、建档评级工作量大等,该项工作推动较慢,加之稍大额度的贷款还需要抵押担保或自然人保证担保,有发展愿望的农户得到贷款的途径还比较少,贷款难的问题仍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三、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精准市场定位
对农商银行而言,其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上对农信社、农商银行的要求,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回归本源,坚守主业,不遗余力地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把服务“三农”作为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也作为自身近期和长远的目标,持之以恒地推进,以便推动自身持续性发展。其次,农商银行还要深挖农村市场,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力度,支持培育农村新产业,使农村金融市场能够具有充足的发展资金,保障信贷支农具备广度和深度,这样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快产业转型速度,使广大农民均能够获得丰厚的收入,让农民早日奔小康。
(二)拓展业务空间
拓展业务空间、创新金融产品类型也是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积极创新涉农贷款产品,开发适合本地区特色的贷款种类,包括线上贷款产品,方便农户使用。二是大力开办小额信用贷款。比如,对所有农户建立经济档案,评估其家庭资产包括住房和生产工具的价值,进行信用评级,并按评级情况分等级授信,使农户在授信额度内使用贷款。三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满足不同借款农户的资金需求。除上述信用贷款外,也可以优化自然人保证担保方式,增加联户担保方式,尝试推广农户宅基地和土地流转抵押贷款,为不同需求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创建信用村镇。为整体信用度好的行政村、镇授予信用牌匾,并给予其授信额度增加、利率优惠以及期限延长等优惠政策,倡导整个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五是构建信用评估机制,引入风险保障基金,保障农村小额贷款。对于农户贷款、专业合作社贷款以及农户联保贷款,可以引进当地政府和名优企业、合作社社员等社会力量注入资金,作为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处置非人力不可抗拒的损失贷款。通过以上方法与措施切实保障农商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及统一,真正推动农商银行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关注农业新态势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农民以往惧怕贷款的心理已逐渐消失,对资金的需求还尤为迫切,但需求季节性贷款的程度有所降低,农业产业化形式应运而生,这也使贷款需求长久存在。同时,贷款额度也在日益提高。针对上述情况,农商银行就需重视与关注农业发展的新态势,了解农业特色以及优势等。而对信贷工作人员来说,其需积极了解农民对贷款融资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前提制定出更符合“三农”发展迫切需求的相关金融贷款产品,这样既利于占据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也利于促进农商银行获得持续性、长远性发展。
(四)平衡商业性与政策性这两大目标
若能够平衡商业性与政策性这两大目标,那么非常利于推动我国农商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国农商银行务必要对实现上述目标予以高度重视。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贯彻情况,农商银行若想获得持续性发展,则应保障商业性与政策性目标的实现。对比其他商业银行,农商银行所具有的优势和活力主要体现在其扎根于农业经济以及农民服务,所以农商银行需尽量利用我国已确定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扶持政策等,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推动自身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农商银行还需根据真实情况,利用城乡结合的形式积极建立农村金融平台,大力服务于“三农”,而在城市中也应建立金融平台,进一步发展城市金融业务,这样能够建立起城乡互动机制,使城乡平台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加快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速度。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还较多,而针对其中的问题若未能进行良好的解决,无疑会影响到农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我们应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后制定出有的放矢的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切实解决,从而保障我国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质量,促进我国农商银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方式包括精准定位市场、拓展业务空间、关注农业新动态以及平衡商业性与政策性这两大目标等,最终使我国农商银行真正朝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前行。
参考文献:
[1]陈明强.金融安全思想和服务“三农”精神在县级农商银行中的基本遵循和应用[J].金融经济,2019(8):176-177.
[2]阮麗.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J].商讯,2019(7):149-150.
[3]朱家慧.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难点及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时代金融,2018(8):87,91.
[4]杨红,王家弘.浅析我国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6(14):62-63.
[5]刘欣鑫.城中村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银行”后服务对象定位与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6(3):36-38.
[6]史静文,杨菁.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34):60-63.